引言:

20251012日下午,由清华MBA创业俱乐部和产创思享会联合举办的《科技与投资携手共进》主题分享活动在清华大学校内成功举行。本次活动特邀安声科技创始人刘益帆与祥峰投资执行董事姜煦两位嘉宾,从创业者与投资人双视角,深入分享了硬科技领域的创业实战经验与投资研判逻辑。

图:活动合影

上半场:硬科技创业的产业化和资本协同——刘益帆

作为硬科技创业者,刘益帆系统梳理了从“好技术”到“好公司”的完整链条。

图:嘉宾分享

•产品视角:好技术≠好产品

刘益帆指出,科研思维追求单项技术指标的突破,而产品是系统工程,需兼顾兼容性与商业价值。他提醒创业者应对技术价值曲线有清醒认知:人们总是高估技术一年内的价值,而低估其十年后的价值。

•商品视角:好产品≠好商品

一个好商品必须同时“造得出来”与“卖得出去”。在供应链端,刘益帆强调“可量产化”是硬科技公司的生死门槛;在销售端,To B需理解决策链,To C则需深挖场景与人群需求。

•资本视角:好商品≠好项目

刘益帆指出,硬科技公司研发周期长、量产风险高,导致投资回报周期与传统模式不同。他建议创业者:在“可量产化”之前拥抱VC;在量产落地阶段,创新采用“制造既投资”模式与产业资本合作;量产完成后,积极寻求地方政府产业落地支持。

•经营视角:好项目≠好公司

管好一个公司需要平衡技术、人力、财务、法务等多维视角。刘益帆强调,创业者应“注重前提,而非推论”,根据企业所处阶段动态调整管理重心,并在国家战略中找准自身定位。

图:嘉宾分享

在互动环节,刘益帆分享了“猫头鹰”生态位策略,提醒创业者应聚焦自身优势领域,找准不可替代的细分市场。

图:互动问答环节

下半场:科技创投如是说——姜煦

祥峰投资执行董事姜煦分享了风险投资机构的运转逻辑与当下投资策略。

图:嘉宾分享

•风险投资机构的运转逻辑

姜煦详解了VC的商业模式:从LP处募资,投资创业公司,成功后与LP二八分成。她对比了国内外LP的差异:海外LP容忍度高,追求更长周期的风险投资回报;国内政府LP多数更看重项目稳定性和产业落地。

•基金特点与市场现状

姜煦指出,美元基金存续期长,更能陪伴企业成长;人民币基金期限短,投资时需优先考虑退出时间与方式。

她表示,今年上半年投资热点集中在机器人、AI、芯片等领域,并鼓励“投早投小”。但项目退出数量同比下降43%,港股回暖是当前积极的信号。

•投资关注点与CEO特质

姜煦认为,优秀的硬科技CEO(或创始团队)应当兼具技术与产业经验、全职投入并有良好激励机制、有成为赛道第一名的潜力。但不同行业要求不同:芯片行业需深厚产业经验,而AI To C应用领域,年轻人对需求的敏锐捕捉可能更具优势。

•常见“踩坑”情况与风险防控

结合案例,她分享了投资中常见的陷阱,如联创能力脱节、CEO缺乏商业思维、创始人对融得资金缺乏合理规划、核心团队有副业、战略与执行能力脱节等。防控措施包括:尽调时摸清创始人底细、在早期低估值阶段进入并根据企业发展情况考虑追投、在投资协议中约定大额开销审批权等。

•投资规律总结

姜煦总结了几条核心投资规律:赚大钱往往来自于“非共识”;成功难以简单归因,需要持续观察和反思;VC行业需快速切换赛道并保持学习;人与公司都在动态变化,不能以单点情况做终极判断。

在问答环节,姜煦就“非热门行业投资机会”、“教授创业股权分配”等实际问题分享了专业看法。

图:互动问答环节

本次活动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落幕。

图:活动合影


活动组织:刘起、冯成蹊、赵梦云、马雨晴

文案编辑:赵梦云

素材提供:赵梦云

审核:樊晶菁、范风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