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31日晚,清华MBA科技创新管理俱乐部【科创读书会】第十一期分享如约而至。本期的书目是《打造世界一流创新企业》,陈劲、刘海兵著。本次分享非常荣幸的邀请到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的黄天蔚教授分享领读,同时非常荣幸的邀请到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刘海兵教授作为线上嘉宾一同参与活动。本次活动得到了清华MBA同学们以及校外创新领域的感兴趣人士积极响应和参与,腾讯会议以及THU创新学社直播间在线参与本次分享活动的人数共计380余人。

这本书的写作源于对国家“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和“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强自立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等重大战略需求的深刻回应。书中精心选取了9家全球公认的世界一流创新企业(如苹果、谷歌、西门子、特斯拉等)以及8家中国创新领军企业(如华为、中国中车、中国电科、科大讯飞等),共计17家卓越的创新企业进行深度案例解析。本书力图系统性地总结世界一流创新企业在创新战略、组织体系、资源配置、文化制度和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等方面的共性规律和最佳实践,对于我国企业构建科技创新能力、迈向世界一流具有极强的借鉴价值和启示意义。

黄老师首先隆重的介绍了本书的两位作者,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陈劲教授,以及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刘海兵教授。

黄老师开篇首先介绍了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的制度背景,我们都知道创新是企业的灵魂,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保证,习总书记也经常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一直到今天,我们对于创新,包括打造世界一流企业,其实都有了很多的从国家政策层面的思考。在当前的形式下,培育世界一流创新企业,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黄老师进一步介绍了打造世界一流创新企业的现实背景,当前中国大部分企业的创新距离世界一流企业还有较大的差距,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原始创新能力不足
协同创新度不够
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产业链整体竞争力不强
经营能力低于国际水平

在这样的制度背景和现实背景下,“世界一流创新企业”是在新时代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背景下提出的新的实践概念。随着中国创新创业环境的日益改善,催生了一批优秀的创新企业,但是距离世界一流创新企业仍有一定的差距。中国企业只有明确定位、认清差距,才能针对性改善,抓住机遇,抢占新一轮创新制高点,成长为世界一流创新企业。

基于对世界一流创新企业的内涵和核心特征的分析,两位作者选取了17家企业作为他们分析的对象,通过比较详细分享了这些企业是如何克服资源和市场的双重劣势,获得持续的创新优势。这17家企业所覆盖的产业是非常多元化的,书中的案例部分完整的向大家展现了这些企业创新发展的画面,帮助大家更加清晰的了解世界一流创新企业的发展脉络。

分享完几个案例公司,黄老师对世界一流创新企业的成长规律做出了总结:
布局高瞻远瞩的创新战略
建设二元协同的研发组织结构
形成价值共创的创新生态系统
获得战略性创新型企业家和全员创新的有力支持
建立鼓励冒险、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
形成科学的创新管理系统

最后,黄老师分享了对于这本书的阅读感悟。黄老师的分享系统而全面、深刻而细腻,引人入胜、收获颇丰。
刘海兵院长也分享了精彩观点,刘院长表示关于世界一流创新企业的标准是在不断变化的,陈劲教授也表示我们还需要不断迭代出2.0,甚至3.0的版本出来。因为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企业的能力也在不断变化之中。除了关注企业的线性发展之外,还要关注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动态跃迁,也就是说,不同阶段的企业,它的发展过程当中所遵循的一些核心的引领法则。此外,自主科技创新体系要真正回到与战略节奏相适应的科技创新体系上来。最后,最核心的还是要抓住人才,核心竞争力如何提升?能力又怎么去变迁?人工智能并不能天然的给我们带来核心竞争优势,事实上还是要人才在这样的环境下去重新定义,重新思考。
本次分享活动圆满结束,我们对黄老师和刘海兵院长表示深深的感谢,两位老师的精彩分享和与创友们的深度交流互动,带给大家无限启发。
清华MBA科技创新管理俱乐部【科创读书会】每月一期,
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读书活动,
更是我们在追寻科技创新的旅程中共同成长的契机。
在这里,我们将深入探讨科技创新管理领域的经典著作、译作,
分享智慧的火花与灵感的碰撞。
每一本书都是一扇通向新视野的大门,
让我们一起步入并徜徉于科技创新管理的知识殿堂,
汲取智慧,启发思考。
期待在每一次的线下或云端相聚中,
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共同交流、共同成长,共创美好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