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4日,清华MBA学生商业模式创新俱乐部(筹)主办的“受到投资者青睐的商业模式”讲座如期举行。本次活动邀请了清华MBA的几位师兄:徐光宇、柳庆明、张伟龙、陈小军等人作为分享嘉宾。


徐光宇,中国CPA,北京龙磐投资合伙人,共同创始人,曾任汉能投资集团投资经理、副总裁以及执行董事。柳庆明,创客总部创始人,中关村天使投资协会副会长。张伟龙,汇恩资本创始合伙人,奇正药业并购基金投委会委员。陈小军,北京传立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企业委员会制造业组副组长,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研究生客座导师、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金融)研究生校友导师。


参加讲座的同学们在自我介绍时纷纷表达了对于投资的热情,同时还提出很多问题。分享嘉宾就如何才能更好地转型做投资和如何做好投资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商模俱乐部2次活动.jpg

(主持人开场,简要介绍俱乐部情况)

 

如何转型做投资


了解到在座很多人期望通过学校实现职业转型,从而进入投资领域,分享嘉宾结合自己的转型经历给出了建议。


陈小军认为通过学校学习转型,一定要把握好学习外的时间和经历,他认为在学校里更重要的是书本之外的东西,通过课堂之外的活动扩大知识面、丰富渠道、强化资源对接。除了在学校中不断积累,在工作中也要积累相关能力。


创客总部合伙人、中关村天使投资协会副会长柳庆明认为转行做投资,首先要对这个行业有敬畏心。进入投资机构后,要能分清自己处于投资的哪一个环节,努力做好该环节的工作,积累足够的能力和资源,得以厚积薄发。在这个过程中,要培养投资的核心能力——学会看项目,要具备对行业的分析能力、快速学习能力和深入理解能力。


2003年毕业于清华MBA后,徐光宇进入投资行业。近八年时间里,他在汉能投资集团先后完成了包括框架传媒、万网、文思创新、百世物流等十余个行业领先企业的投融资、兼并收购项目。如今再回忆,实现从文科专业进入金融科技类领域的转型,徐光宇认为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行业技能很重要,在转型过程中要不断摸索新的投资的逻辑和看问题的角度。


转型做投资必然会经历痛苦的阶段,张伟龙回忆起转型中最痛苦的事情时说道:“在学校常常不知所措,工作后进入美资机构,工作方式和沟通方式和过去也大不相同,一开始不适应。”调整状态突破自我后,张伟龙现在回头看,在转型过程中培养的能力有很长远的意义。


 商模俱乐部2次活动-2.jpg

(嘉宾分享自己的经历与体会)

 

如何做好投资


关于如何做好投资、如何跟进行业发展趋势和判断好项目,分享嘉宾结合自己的投资经历,分享了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柳庆明认为投资热点变化很快也很多,作为早期投资人要打“埋伏战”而不是“狙击战”。此外,要做好投资,就要利用好客户的价值,树立客户价值第一位的观念。


同时,在投资企业时,要非常重视该企业的商业模式,分享嘉宾都提到了商业模式是企业核心这一说法。不仅要看到眼前的利益,更要判断清楚其盈利模式是否能够发展为长远可行的商业模式。不仅要看到企业表面的资金情况,更要看到资金背后的资源供应与缺口。


而至于什么是好的投资项目,分享嘉宾都认为好项目没有唯一的标准,每个阶段、每个行业都有着不同的标准和特点。但就自己的投资经历而言,嘉宾认为团队能力、项目核心技术和竞争优势及领先技术的持续性、行业成长性和市场规模、转型可能性等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还可以参考相关成熟的框架和数据标准,形成自己的方法论。


“投资就是连接优秀的人、连接未来的事情。要靠时间的积累,要靠真心的热爱。”“投资不局限于形式,真的喜欢就会找到更多的机会。”在讲座的最后,嘉宾们为师弟师妹送上了祝福。

 

商磨俱乐部2次活动3.jpg

(嘉宾与观众合影)

 

 

【关于清华MBA学生商业模式创新俱乐部(筹)】: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商业模式引起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如何让商业模式回归交易的本质,如何拥有创新商务模式的交易思维和估值方式;在这里你都能找到答案。本着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宗旨,在朱武祥教授及其商业模式研究工作室的指导下,将商业模式创新研究与企业投融资相结合,帮助在校MBA学生通过自身的创业或职业实践学习创业创新方法论,同时邀请校友和校外企业资源、专家导师,为MBA同学提供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创业创新咨询等服务,引导感兴趣的MBA同学参与到商业模式创新研究和实践以及基于商业模式研究基础上的投融资实践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