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王济武(经1988,MBA1997)

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清华MBA校友会会长

个人简介

◇ 1988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获经济学学士及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 曾任职于北京市房地产开发经营总公司、香港北京控股集团、香港京泰实业集团等。

◇ 他是金融与公司管理方面的重要学者,在上述领域有独特的创新思维,相关论文引起了英国《金融时报》等海外财经媒体的关注,还被北京大学选为“中国年度最佳商业案例”并入选清华大学MBA教材。已出版《中国股市实战理论与方法》《科技新城建设理论与实践》。他于2002年入选美国“who is who世界名人录(金融)”。

◇ 曾获“2006年度中国别墅领军人物”,并于此后相继荣膺“2007年度中国十大建设英才”,“2008年度全国先进爱国企业家”

◇ 作为清华大学的杰出毕业生,他一直热爱母校,关心母校,多次为母校捐款,捐款总额在全国高校个人捐款排名前列。王济武学长作为一名经济学者,多次赴清华举办讲座,并担任清华大学经管学院MBA学生导师,班级导师及清华MBA校友会会长等职务。

 

 编者注 


2016年6月,启迪控股总资产跨过了1000亿元门槛,成为我国首个千亿级科技服务企业。日前,启迪控股董事长王济武接受《科技日报》记者的专访时透露了启迪控股“核爆式”增长的秘诀,即“把科技当作信仰”。下文为《科技日报》的头版报道,转自清华科技园网站。


近日,我国首个千亿级科技服务企业诞生。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启迪)总资产跨过1000亿元门槛。更为惊人的是,2012年时,启迪还是家总资产30亿元、“不起眼的”中小企业。

四年来,是什么成就了其“核爆式”增长?

王济武,近期由启迪总裁上任董事长,身上全然没有互联网时代创富英雄的亢奋与聒噪,面对提问,他只淡淡地说:“把科技当作信仰。”

在王济武看来,千亿仅仅是个数字,并非特殊节点。但从其发展轨迹看,这可能是这家科技服务巨头企业跃升的新起点。


 固有科技服务基因  坚守产业情怀


“在做房地产能挣钱的时代,坚持做科技服务,这样挺‘傻’的,也挺难。需要情怀,也需要自律。”王济武说。

“科技服务”是启迪的基因。据常务副总裁陈鸿波回忆,1994年,当启迪控股前身清华科技园发展中心成立并着手创建清华科技园之际,清华校领导就嘱托其不要炒地,专心做科技创新与孵化服务。这些年,启迪放弃了很多“诱人”的机会。


如今,该企业形成了以科技服务、科技园及孵化器运营管理、数字产城、科技金融平台为核心,教育、传媒、酒店等为支撑的业务架构,是拥有丰富经验和智慧、具备全面业务能力的科技服务提供商。


王济武说:“跟美国人交流时,他们老问我‘科技服务’是什么意思?其实,我们也一直在摸索。”


近两年,王济武才将科技服务确立为“一体两面”:一方面用科技去服务新经济、新产业;另一方面为科技服务,服务科技成果的转化、产业的升级、区域的创新。


二十多年来,地产浪潮几经翻涌,造就诸多知名企业,很多大学科技园也投身其中,但启迪经受住了“诱惑”,“愚守”着科技服务。这是启迪的性格。


王济武表示,在启迪的企业文化中,他们是一个半商业化机构。企业当然得挣钱,但不全是牟利。王济武刚到启迪时,设立了3个目标:成为清华产业之花;成为科技服务业的中国引领者和全球典范;成为一个幸福的企业——这些目标与挣钱,并非正相关。


启迪“三合一”模式

  

王济武数次提及“三合一”。启迪做科技服务,近几年的突破深深得益于其独有的“三合一”的“集群式”模式。


总结下来,即以科技园区为载体,以科技实业为支撑,以科技金融为纽带,三位一体、相互协同、相互独立,并以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形成知识、信息、人才、资金等资源共有共享的创新网络。


“试想,一家入驻洛阳启迪科技园的企业,对接的将是启迪一百多家基地多年积累的信息与资源。”这种“互联网+园区”创新体系“跨时空”的巨大优势立现。


目前,启迪已拥有创新创业服务基地134个,其中孵化器73个,科技园30个,科技城24个,在国外建立基地7个。这个庞大的网络体系,将一个个散落的单点,有机整合在一起,产生了倍增放大的系统作用——这正是启迪“核爆式”增长的关键所在。2012年,启迪总资产仅为30多亿元,从那时一年翻一番,到现在半年翻一番,终破千亿。


启迪的“秘笈”还有很多:比如特殊的董秘系统,由总部向各控股公司派董事会秘书,其职责是代表行使法人权,在此基础上又充分下放经营权,总部不讨论其经营计划。又比如在国有控股公司比较少见的,10%分红的“阳光激励”政策。王济武并不介意透露启迪成长之道,并建议外界可以先学习启迪的创新思维,再学习模式。


科技信仰 输出价值 


“启迪就是‘技术控’。”王济武说,启迪把科技当作“信仰”。


清芸阳光公司就是力证。几个博士在南京启迪创业,独创的分布式电站控制系统世界领先,但公司规模仅为两三百万级别。启迪怎么做的?建立100亿分布式电站投资基金,直接投资分布式电站,推广其技术。一年时间,清芸阳光就从一个百万级别的公司变成几十亿级别的企业,年利润三四千万。


“技术先进、团队年轻,有创造力,但是缺组织体系、缺资金、缺品牌、市场渠道,我们帮着补齐了,所以自然就发展好了,这就是以科技创新为目标的‘双创’。”王济武说。启迪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创新体系,总有不同肤色的政要或企业家慕名来取经。以“三合一”理念为基础,以“基地+平台+服务”为模式的启迪正向世界输出科技服务的价值观。目前,他们已帮助瑞士、俄罗斯、埃及等多个国家规划建设科技园等。


王济武喜欢研究经济周期,他常说2016年是个拐点,注重科技发展的经济体将从这一年腾飞,“全球范围协同的科技创新是破解经济困局之道,谁在科技创新领域作贡献,谁就应该挣钱”。


当记者问到,跨越1000亿后,下一个目标是多少?


“目标?每年的经营计划指标,年初计划,每年完成利润……都没有,就是自然增长。”王济武笑着说,但他对这一点很有把握,“2016年将是启迪腾飞的‘元年’”。


 清华MBA人物志简介 


清华MBA项目是中国最早设立的工商管理专业学位教育项目之一,25年来伴随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步成长,在清华大学百年历史和厚重文化的滋润中获得良好美誉,近万名毕业生广泛分布于金融、教育咨询、现代制造和科技服务等行业,任职于政府、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各类社会组织,成为推动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向世界传播商业文明的重要力量。

“清华”是清华人通用的名片,“清华人”是清华人做人的准则。

清华MBA校友坚守梦想,创新创业,践行清华人的社会责任。正如1997级校友王济武所言,我永远是清华的孩子,经管的弟子。近万名MBA校友心系母校,为MBA教育项目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为清华经管学院的发展贡献力量。

清华MBA校友人物志项目2012年8月25日正式启动,近百名校友受邀参与了专访。系列访谈分为三篇:《莘莘学子 清华MBA家园》、《人文日新 清华MBA校友风采》和《知行合一  清华MBA在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