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清华大学“互联网+学习”论坛在经管学院举办。“互联网+”时代传统组织转型发展的负责人、新锐创业者和投资人、培训与咨询行业和在线教育行业从业者等180余人参加论坛,深入探讨了“互联网+”时代的一系列主要问题:学习将发生哪些变化;这种变化将如何改变传统的教育、培训和咨询行业;这种变化将给学校、教师和学生带来哪些价值和挑战;创业者如何捕捉其中的商机,投资者如何把握其中的投资机会。清华经管学院MBA教育中心于红蕾老师、清华MBA校友教育咨询协会会长仓梓剑、副会长徐中和沈拓,以及学堂在线总裁刘文博等出席。沈拓主持活动。
一开场,沈拓做了题为《学习的未来》的演讲。他认为,古老的学习将在“互联网+”时代发生巨变。这种变化基于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互联网的复制性传播,这会使传统的信息搬运和存储业务面临挑战。中介机构是个典型例子,因为互联网致力于消除各个行业的交易成本;第二个原因,互联网促进人与人,人与商业资源之间的连接;第三个原因,互联网会促进大数据的智能学习。在分析了学习将要发生巨变的三个原因后,沈拓对未来的学习做了五点预测:第一点,未来大量的学习将面向智能屏幕,基于手机的碎片化学习会越来越多;第二点,在大数据驱动下,学习会朝着深度学习和逆向整合的方向发展。比如学生用投票的方式选出合适的老师开一门课,学生在设计课程过程中的发言权会增大;第三点,人人都是MOOCer,这意味着人人可以当学员,人人可以当教师;第四点,人、知识和商业资源的彼此融合。比如,未来的课本首先是电子课本,点入互联网之后,学生一边学习课程,一边进行检索,学到某个商业案例,可以直接买那个公司的股票;第五点,教育产品形态高度多元化,碎片化、众筹类的课程会增加。最后,沈拓谈了创业和投资的机会。他认为,因为中国的教育产业链很长,用户痛点多,中国市场内部发展不平衡,所以投资和创业的机会很多。这会倒逼传统教育改革,比如,知识工作者开始面临全球挑战。他希望创业者和投资人在定义今天的业务时,需要用十年后的眼光倒回来看今天。
清华大学学堂在线总裁刘文博做了题为《学堂在线:5年教育1亿中国人》的报告。他介绍了学堂在线的理念、发展历程和愿景规划。学堂在线的愿景是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能享受中国和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资源。目前学堂在线的精力集中在大学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上。目前平台上约有150门国内课程,约250门从国外引进的课程。课程屡出精品,比如清华大学电机系副教授于歆杰的《电路原理》。学堂在线还根据中国国情,开发了四门思想政治课。为了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学堂在线还在国内四十多所高校部署了分站,通过视频分发网络,把学生需要的课件分发到各个学校,各个学校再根据需要继续开发。MOOC得益于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学堂在线也在做教学大数据平台:将后台数据全部采集,经过分析,最后给教师和学生呈现可视化的结果。比如通过“视频复看”的数据可以帮助教师找到学生理解的难点所在。
接下来是四位创业者的演讲。鹦鹉螺-云教室创始人胡宇东做了题为《“互联网+”背景下k12教育的“危”与“机”》的演讲。他认为,把脉“互联网+”背景下教育的发展,需要回顾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个人社会化的过程。因此,需要从社会分工的发展看教育的发展。如今社会向更多元化,更个性化,更自主化的方向发展,因此教育也相应的具有多元化、个性化、自主化的趋势。如今K12教育的“危”体现在三方面:第一,资源的严重失衡,三四线城市的学校出现了教师断代的趋势;第二,舍本逐末,过于注重应试技巧;第三,急功近利,希望快速复制其他行业的成功,但是,教育与其他行业相比,有三个不同的属性:生产与消费同时且持续的发生;每个客户每次消费都是不同的;无穷无尽的知识和无法量化的能力。面对这样的危机,胡宇东的思路是:切入购买力高但教育资源匮乏的三四线城市,解决资源失衡的问题;回归人治解决舍本逐末的问题,用视频会议系统上课;精细化分工解决急功近利的问题,搭建B2B的平台,对接优秀的老师和三四线城市的教育机构。
爱推网创始人徐浩原做了题为《大数据时代的学习、教育与成长》的演讲。他认为,在线教育有三个创新发展的方向:教育资源的开放,咨询服务类的提升;数据的处理。他着重分析了教育数据的特点和挖掘的难点。教育数据有两个重要特征:分层次,因为教育的流程性很强;非结构化数据较多,比如教案、作文。数据可大概分为两类: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结构化的数据容易处理、运算和拟合。但是非结构化的数据则不然,不容易逻辑化和数据化。因此这会成为一个创业的机遇。
EduWind创始人梁金华的演讲题目是《人人成为MOOCer的时代》。他认为,人人成为MOOOCer尚存在技术阻碍。因为数量众多的中小型教育机构和个人教育者没有力量做自己的APP或网校,只能选择加入大平台。但是,因为大平台具有集聚效应和明星效应,所以,学生可能流失到其他网校或变为大平台的用户。梁金华的解决方案是,用SAAS云台帮助用户建立起专属自己的网校,拥有自己的独立域名,确保学生及其数据专属于自己,网校与网校之间彼此隔离。
学吧课堂创始人李行武是最后一位演讲的新锐创业者,他的题目是《如何实现k12的个性化教育》。他认为,个性化教育的实现需要保证数据颗粒度,即根据海量数据,更精准地给学习者推送题目。优质教育资源往往是稀缺的,因为优秀的老师很难复制,而且优秀的老师需要长时间才能成长起来。所以学吧课堂的思路是用机器复制教学,比如从学生读题开始,每个步骤根据学生的应答情况给以反馈,尽可能穷尽所有的学生答题路径。
四位创业者的演讲结束后,创新工场合伙人赖晓凌分享了他对“互联网+”的看法。他认为,互联网的精髓是对信息流的改造,进而带来组织的重组。所以创业者需要考虑如何重组用户群,使用户接受和认可自己的信息输出方式。他还给创业者提了几点建议:慎言“颠覆传统行业”,而是先把先前行业的方方面面了解清楚,比如信息流、组织架构、利润分配;“别太关注竞争对手,而要关注你自己。如果老去关注竞争对手,看着看着就变成他了。他还真不一定对,你也不一定错。”“O2O行业,还是要重新回到行业的本质,别太放大互联网本身的作用。就和今天别去放大电和水的作用。”
最后发言的是清华大学MBA校友教育与咨询协会会长仓梓剑,他认为,需要从整个商业生态环境去定义互联网,想象有一个虚拟世界,一个帝国,和现在的世界是一样的,有虚拟货币,有人提供水和电,有人把基础搭建好,有人在上面做应用,有人盖房子,有人卖产品。另外,他提醒说,“互联网+”的加号后面没有说的才是更大的重点。
演讲全部结束后是互动环节。清华MBA校友教育咨询协会副会长徐中向学员们分析了MOOC的盈利模式。他坦承MOOC目前仍以公益为主,盈利模式目前还不清晰。但需要注意,与MOOC带来的社会价值相比,其直接收入是次要的。另外,有些课程是收费的。他还指出,教育内容有三大块,品格(being)、知识(knowing)和能力(doing),MOOC更擅长知识这一块,而不擅长品格和能力这两块。对于这两块而言,线上的课程没有办法替代线下的课程,而线下的课程可能会选择收费。
论坛结束后,参会人员纷纷表示收获很大,并在交流群里进行了积极的互动。
此次论坛由清华MBA校友会、清华大学X-lab、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主办,清华MBA校友教育咨询协会承办。(供稿:清华MBA校友教育咨询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