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动态

(供稿:徐静波)2018年11月18日下午两点,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MBA校友能源发展论坛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舜德楼302教室举行。此次论坛由清华大学MBA教育中心主办,启迪清洁能源研究院协办,清华大学全球产业4.5研究院提供学术支持。论坛活动由启迪之星创投副总经理、清华经管MBA校友徐静波主持。活动分为上下半场,上半场邀请欧洲科学与艺术院严晋跃院士发表“能源转型和未来能源系统”的主题演讲,下半场邀请涵盖氢能、核能、风能、生物质、化石能源及储能等多个方向的知名专家学者一同就未来能源转型之路各抒己见,并展开圆桌讨论。

1543830059342089306.jpg

(论坛现场)


首先,欧洲科学与艺术院严晋跃院士以《能源转型与未来能源:可再生能源的介入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为题进行了主题演讲。严院士从能源转移的时机,能源转移的驱动力,能源转移的实践方式,挑战与问题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介绍。严院士指出,能源转移是现在进行时:技术创新已经带来成本的大幅下降,近年来新装机量多为新能源,这使得供给关系和能源负荷常态状态都面临着变化和挑战。严院士认为,能源转移的驱动力在于绿色发展的需求,这即来源于结构转变的需求,也来自于能源发展的需求。严院士提出,能源转移需要依靠多维能源系统来发展:供需平衡和多样化带来的灵活性,数字化带来的安全性,硬成本大幅下降带来的经济性,三方面共同构成了多维能源系统在能源转移领域的优势。严院士强调,未来能源系统还面临着供和用双向互动互补,变化的可再生能源增加,智慧系统与储能集成,能源网络管理等一系列问题与挑战,需要各方团结协作共同开拓能源转型的未来。之后,严院士与现场听众分享了来自瑞典工业园区的能源技术创新案例,并详细介绍了案例中的产学研合作经验。

1543830127244094451.jpg

(严晋跃院士主题演讲)


随后,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北京启迪清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清华经管MBA校友文辉致辞表达了对活动的支持。首先他对严晋跃院士的精彩演讲表示感谢,同时也感谢多位能源领域知名教授莅临论坛现场给予支持。文辉学长指出清华MBA学生的学习不应只停留在商业层面,应充分利用清华雄厚的理工科背景,整合更多的资源,寻找更多的学习合作机会。目前中国身处能源转型的风口期,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应当把握机遇,从容应对这场能源革命和环保风暴。此外,文辉学长对MBA校友一年来的工作做了简单总结,他表示MBA校友的年度能源高端论坛会坚持组织下去,同时希望MBA校友及其他清华校友都能积极参与活动,真正做到通过MBA校友形成合作交流,通过论坛发声,为中国能源转型作出清华校友应有的贡献。

1543830151249078564.jpg

(文辉校友现场致辞)


主题演讲后,由启迪新核(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清华核研院校友田力主持,邀请储能、氢能、生物质、核能、风能和化石能源方向的专家进行圆桌讨论。

1543830178398013361.jpg

(圆桌论坛)


清华大学电机系梅生伟教授站在电力系统的角度,表达了他对能源转型的看法。他指出电气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最有效直观的指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意味着要提高人均用电量,而严峻的环保形势给能源转型带来巨大的压力。此外,电力系统内部存在争议,发电侧、电网侧、市场侧与政府互相牵制,竞争大于合作,需要通过宏观管理规划来解决能源系统问题。我国能源基地大多在西部或北部地区,远距离能源输送一直是难题,储能是未来能源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关于储能梅老师表示,储能不是简单地调峰填谷,也需在骨干电厂、电网中提供辅助功能。

1543830203787008597.jpg

(梅生伟教授发言)


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韩敏芳教授从行业和技术两方面阐述了她对氢能与燃料电池行业的看法。她指出,氢和电一样是能源载体,燃料电池的好处是可以在供给侧做改革,做成分布式发电,如楼宇、家庭发电,大型数据中心等,这方面可借鉴美国、日本等国家的成功经验。此外,今后的能源转型发展方向是多种能源并存,应通过国家政策规划和产业落地,改变目前政府或企业以投资国外技术为主的局面,推动核心技术自主创新。

1543830229080072983.jpg

(韩敏芳教授发言)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王伟教授以生物质能为主题表达了他的看法。生物质能源是由生物质废物转化而成的。我国固体废弃物总量超过70亿吨,而与生物质有关的占70%。现有生物质技术已较为成熟,可通过生物质分馏,热化学反应生成清洁燃气,每年通过生物质废物产生的可获得性能源的总量达800亿方,相当于目前我国天然气消费量的一半左右。但由于天然气价格快速波动,生物质气企业效益受到影响,可通过政府政策补贴来解决生物质天然气及其他储存性能源的发展问题。

1543830254130077002.jpg

(王伟教授发言)


中石油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石油大学王震教授从宏观层面关注能源转型,他指出全球面临第四次工业革命,我国能源结构仍以煤炭为主,如何弯道超车,实现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向新能源转型,路径和速度是决定因素。王教授将能源改革的原则总结为5个A:可获得(availability),用的到(accessibility),平稳(assurance),价格低(affordability),责任安全(accountability)。经济发展方式决定了能源消费的总量,应通过调整经济发展模式,优化能源结构。王教授将优化方式概括为:减煤,稳油,增气,提效。提效是最大的挑战,提效的同时减少能源消费,增加产出,促进技术经济结构改善。王教授还特别强调未来能源转型中天然气的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国天然气产业链从采气,输气,到城市终端的燃气,存在各个环节利润分配不合理和区域垄断等问题,是制约天然气发展的重要因素。

1543830318048057628.jpg

(王震教授发言)


启迪清风科技有限公司CEO、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校友杜瑛卓以英国海上风电为例谈了他对风电成本控制的看法。能源转型是技术和产业和资本螺旋上升的过程。风电行业成本并不只采购成本,还有很多无形资本,如政策、金融、保险等,成本下降也与技术革新、产业政策支持和资本介入深度有很大的关系。他认为,在能源转型的过程中,单一技术难以产生决定性变革,需要借助产业协同,并匹配合理的商业模式。

1543830337083086309.jpg

(杜瑛卓校友发言)


田力学长从环保和能源安全的角度表达了他对核能的看法,温室气体的排放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我们应大力发展零碳排放能源。关于能源安全,我们需要降低对外依存度,自主创新,充分发挥核能在能源结构中的调节作用。此外,他也通过具体案例为我们介绍了核能供热的技术原理和商业模式,退役的热电厂可就地改造为核能供热站,从而推动传统发电企业的产业转型。

1543830366998099079.jpg

(田力校友发言)


最后清华大学全球产业4.5研究院副院长、清华经管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副主任李东红教授做总结发言。李东红表示有机会亲临现场感受能源领域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思想碰撞,收获很大。他指出,能源问题是国家战略问题、社会问题和经济发展问题,是国家战略系统的重要环节,应该站在更高的层面去关注能源变化趋势;此外,MBA的目标培养的是综合性管理人才,商学院的学生不仅要关注企业管理,还要关注技术、市场以及商业模式,懂得如何在技术运用于市场过程中找到更理想的商业模式。同时,政府管制和资本的力量同样不容忽视,我们要综合各方面资源共同推动能源领域的发展。

1543830387430011607.jpg

(李东红教授总结发言)


2018年度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MBA校友能源发展论坛在热烈欢快的气氛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