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交换那些事儿
肖东娟 2013级清华MBA F班 德国科隆大学海外交换
曾任职于西门子公司 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
德国回来半个月,逐渐回归到真实的生活,回望过去,半年一梦!
在忘却的救主降临之前,补记一下那些如在云端的日子,为回忆,为纪念,为更好的感受现在。
总的来说,我算是个“不安分”的人:在本该“结婚生子,岁月静好”的年纪,放弃稳定的生活,辞职,读书,从一个城市折腾到另一个城市,更是借了MBA海外交换的契机,从一个国家折腾到另一个国家。不仅如此,在这交换的半年中,又行走了一大半欧洲。
这半年,我下过大加那利群岛的海,惊艳过冰岛的蓝色冰川;我走过徐志摩先生的康桥,登过埃菲尔的铁塔;我抚摸过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卫城,仰视过天才的杰作圣家堂;我陶醉于圣托里尼的蓝白风情,也迷失在奥地利的雪乡小镇……我不停的行走,停不下来!旅行的意义不仅是见识不同的风土人情,更多的是在异乡体会非常规的自己:脱离熟悉的社会属性,更真实自己的呈现。那是更深入认识自己的过程,无所顾忌,没有拘束,像是开启了另一种生活,与现实的社会平行但更加的真实。
最值得回忆的当然还是德国。
打下这一行字,我突然觉得丧失了语言能力,不知道该怎样形容和描述德国这半年。细细的在记忆里搜索,脑子里面出来的净是一些琐碎的片段:第一次到德意志银行办理开户,被那个分行里唯一一个会讲英语的大叔狠狠得温暖到;CRM的课上,全班举手回答问题的壮观让我惊讶了许久;九月份,学校的草坪上,总有人半裸着悠闲的晒日光浴;不同于国内小宝宝们的喧闹好动,街上被妈妈带出来的小宝贝们都出奇的安静;任何时候掏出地图想找路线的时候,旁边都会有人热心的问一句“MayI help you?”;政府的办事效率方差极大,严谨起来让人费解,弹性起来也让人惊异不已;便捷的交通几乎可达任何一个小村小镇;对秩序的遵守体现在各个方面,常常见到空空的街上,行人在执着的等着红灯;城市的绿化比例很高,宿舍附近得天鹅湖成了我跑步的天堂;德国人干净的要命,连宿舍的西班牙姑娘对房子打扫的干净程度都让我汗颜。这一切组成了我在德国的日常生活,这种生活安静、自由、平和、自在,是我在其他地方所没有体会过的,我享受其中,并永远的把它珍藏在了记忆里。
说起这半年,最重要的一部分自然是读书。德国学生的刻苦程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次看到图书馆开馆前门口的长龙我都压力倍增,不仅如此,在图书馆人满为患的日子里,你会经常看到有很多学生直接席地而坐,面前是各种摊开的学习资料,他们认真专注的神情再次让人唏嘘。德国的教授们大体上是严谨的居多,但也不乏幽默。相比较国内,这里学生和老师的互动更加频繁,氛围更加的轻松随意,我很享受这种上课方式。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考试全由学生自主决定是否参加,也就是说,注册课程和注册考试是两回事,上了课但是觉得没有复习好的,可以不注册考试。这样的模式允许学生听许多课,同时考试的压力又可以自己控制,但这种模式也需要极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否则面对严苛的考试,没有良好的自我规划能力,真的很难拿到毕业证。
德国人的爱读书是出了名的。在地铁上经常看到许多人都在认真得看书,而不是玩手机。这是一个不追求浮华的民族,他们安静、低调,更在乎生活的舒适而不是奢华,更在意内在的感受而不是外表的虚荣。甚至在街上看到iphone的几率都要远远小于其他国家,可是德国的GDP却远远的跑在世界前列。
去德国前,曾经有人跟我说“德国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半年后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它不仅仅是环境的美好,社会的有秩序,更多的是:人在这里可以活的更加充实自在,更容易追寻自己的内心,更容易活出丰盈的人生。
我在这样的自在中,生活了半年,感恩清华,感恩我所遇到的一切。在这样的年龄,这样单纯的心境下,有这么一段时光,它只属于自己的内心,无所畏惧,放任而自由。
行走欧洲,恰似梦一场。
我常常问自己:是否生活的过于任性?可我无法按捺自己不安分的心,我不想束缚我渴望行走的双脚,我不愿压抑在我正青春时候享受折腾的快乐,我渴望外面的世界胜于一切。
青春万岁,贵在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