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里烹饪出一桌丰盛的佳肴是怎样一种体验
——清华辍学少年、霸道女总裁和金融阔少的爱餐桌创业故事
每个人都是大厨师(Anyonecan cook)。
—— 电影《料理鼠王》
自古达人轻富贵,倒缘乡味忆回乡。
—— 陆游
古往今来,无论哪个阶层的人,都对美食有着深深的迷恋。如果说《舌尖上的中国》描绘出的是人们对于生活滋味淳朴的理解,是中国梦最真挚的表达,那么对于每个家庭则都应有一个“美食梦”,这就家的味道。他不仅仅是老幼围坐品肴,更是家庭感情沟通最自然和最贴切的氛围。
这是“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不单是一种基本的物质需求,更是家庭这一情感平台必备的精神纽带。很可惜,现在我们很多人离此却渐行渐远,家里的“美食梦”已成为不少人的“奢望”。
当我们每每靠外卖、小吃、方便面填饱肚子时,当我们只能去餐厅宴请宾朋时,当我们只能日复一日炒着那几道不变的小菜时,我们已渐渐忽略了“家的味道”,这是我们梦寐以求的生活方式吗?
“No! It’s NOT! We want to live in our own styles.”
这就是“爱餐桌”三位创始人喊出的答案!
“我们要用互联网O2O的方式来解决家庭餐饮的问题,我们要做家庭餐饮的专业化、标准化和工业化,帮助顾客在家里就能烹饪出一桌丰盛的佳肴。”
——爱餐桌团队
这个互联网家庭餐饮O2O的初创公司,于2014年12月拿到了吴世春(中关村天使投资三大领军人物之一)领投的550万的天使投资基金,同时从理念到实操全部符合国家政策引导,已成为科技部孵化企业之一。不同于传统餐饮行业和其他互联网行业的模式,爱餐桌的用户无需外出或者厨师上门,只需要网络或手机微信端下单便可以收到由上游上亿级别中央厨房标准化生产的系列半成品食材和家庭操作说明书,根据每个家庭不同的口味、文化等偏好,15分钟即可亲手做出一道大厨菜品,上线2个月迅速得到了一众白领、辣妈等追求生活品质群体的青睐,最高峰实现了日订单破700单。
回归家庭体验、让爱从餐桌开始
爱餐桌的三位创始人是通过清华大学MBA这一平台结识的,经过长达一年的“密谋”,他们最终令人咋舌的选择了“家庭餐饮O2O”这一领域进行创业。“谁的梦想不恢弘、谁的青春不折腾”?从农田到餐桌,从标准化研发、原材料控制、工业化生产、全程品控到出品、分拣、包装、物流全程供应链体系,如此明星级的创始人组合为何选择如此艰难的领域?
“我们不是跟风创业,也不是在‘玩’互联网思维,只是想通过多年积累的资源的整合,实现家庭餐桌的专业化、标准化到工业化模式的实现,我们想通过回家做饭这个最传统文化体验的回归来感召爱的回归,感召家庭体验的回归,即使不能把‘舌尖上的中国’搬上餐桌,但通过我们的模式也可以实现家庭餐桌95%的烹饪准备,我们做的就是家庭餐桌的最后一公里”。这是创始人胡晓映、张璨和唐林成最常说的一席话,也是“爱餐桌”名字的由来,更是一种支撑他们走过路程中各种艰辛的信念。2014年12月,完全跨界三个年轻人迎来了他们共同孕育的新生命——北京嘉瑶科技有限公司,而“爱餐桌”正是嘉瑶科技的品牌。
传奇三剑客,用执着成就回归
三个何许人并肩挑起回归家庭餐桌文化的大梁,很多人对其创业团队的来头尤为好奇。
胡晓映,清华MBA三剑客中的老大,清华8年期老土著,骨子里有种清华男不可或缺的气质——敢于挑战和承担。水木社区长达10年的站务经历让他对互联网有着最直接的了解,也是互联网实战派。早在2003年,胡晓映便感觉到了国内SNS的发展趋势,深谙互联网世界的多向法则,却因无暇参与与机会失之交臂。2013年就已全面看涨O2O的他,再也不能遏制创业者的满腔热情,于是心怀赤城约着三人共同创业。选择辍学破釜沉舟、统一布局攻城略地,他永远那句话“把产品标准化后,用工业化的方式解决专业化问题是时代必然的选择,那么走下去的一定是我们”。
张璨,清华MBA多年来为数不多的餐饮行业的资深业内人士之一,清华MBA最小但最具拼命气质的女汉子、如此有份量的身份标签累积起来,让人很难想象这竟然是一个不到30岁的年轻女生。被同学称为“拼命三娘”的张璨是三个合伙人中实践过餐饮全品牌流程的“老餐饮人”,上到门店运营下到流程品控,左到品牌管理右到营销执行都被中国一流高端餐饮企业打磨过,她也一直感恩于老东家净雅集团的培养,期待为了新常态下的传统企业变革做出些许贡献。她始终是那双锐利的眼睛捍卫着整个餐饮行业的尊严,同时时刻保持敬畏,她经常在说“做这个行业,只有八个字叫做小心谨慎、如履薄冰”。
和大多数清华MBA不一样,本来可以继续做金融才子的唐林成,却出人意料的选择投身互联网。唐林成,先是以最短的时间考过了注册会计师,随后成为普华永道最快速成长起来的高级审计师,虽为人低调,但他走的每一步都会引起同学与朋友的关注。很多人对他的决定不理解,但在唐林成看来,“互联网+”绝不仅是李克强总理的一句政府工作报告,更是中国百姓未来的生存环境,他想走到这个充满新奇的环境中,用自己创造的产业去感受网络发展的魅力。
人人都可以在家做大厨,用美食诠释互联网思维
对于“互联网+”是什么,不同行业有着不同的理解。在爱餐桌三个创始人看来“互联网+农业+餐饮业+物流业”是一种必然会爆发的趋势型商业模式,工业4.0时期的到来,国八条等新经济环境下,用工业化与标准化实现专业化的问题是中餐标准化千年难题的解决方案之一。
中国有个俗语,叫“吃穿住行”,讲的是传统家庭的四大必需品。纵观互联网蓬勃发展的今天,“穿”有阿里系为首的众多电子商务平台;“住”有各类房屋租售端;“行”则融合了旅游、租车等,而且各个细分领域已经产生了行业巨头。唯有“吃”这一中国老百姓最大的“刚需”仍无巨人屹立。虽说外卖、送餐类O2O在2014年异军突起,但并非满足的中国家庭饮食的最大需求——“在家做饭”。
爱餐桌创始人胡晓映的理解是,“如果餐饮O2O仅限制于外卖或者快餐,那么仍是在打外围战。实际的问题并非让大家改变习惯回家去吃饭,只是没有更好的途径帮助大家做饭。”和大多数清华理工男一样,胡晓映更喜欢用理科生的思维去分析这个问题。
“首先是方便,所谓外卖方便在目前来说并非牢不可破。去餐厅等位的时间和外卖等餐的时间,这个已经不是小问题了。爱餐桌所作的是将家庭餐饮所需的原材料处理好,并做尽可能多的预加工,提前送到家里或者单位,烹饪时间缩短在15分钟左右。很多人选择外卖是因为没人帮他们方便的做出和餐厅一样的口味来。”
“其次餐饮的一个核心痛点在哪儿?是怎么安排家庭的食谱,也就是说每天吃啥,不能总用‘随便’来回答这个问题。这个是餐饮O2O应该帮得上忙的,因为这正是大数据技术的主战场,用户相似度分析、菜品相似度分析、聚类等在这个领域都会派上用场。”
“第三,所谓新鲜,很多时候也需要仔细推敲。即使我们当天去超市或市场买菜,这些食材都已经经过两、三天甚至更久的运输、储存了,并非真正的新鲜。爱餐桌要作的是周菜谱战略,每周为用户量身定做3-5顿的菜谱搭配,分2次送达。这也是BlueApron当初成功的地方。我们现在把中餐也标准化了,就能够这么去服务。不仅能满足用户需求,而且大大降低了配送成本。”
“最后,我们调研了北京市场大多数中档餐厅的热门菜,与家庭菜品进行比对,重合度不足40%。也就是说大家在餐厅喜欢吃的菜大多数没法在家做。这就是一个需求点,爱餐桌就是在对这部分菜品进行标准化,让大家在家里能够很方便的做出水煮鱼、毛血旺、滋补汤。成本控制后,一道菜的分量肯定远超餐厅,售价不足一半,这是家庭需要的,也是我们前期产品最受用户欢迎的地方。”
自2014年以来,餐饮O2O的各个层面都出现了大量的创业公司,都在寻求一条最佳的途径抢先占领市场制高点。与其他公司不同,爱餐桌团队更希望企业的战略是一个“以点带面”的整合型策略。
“互联网+”的浪潮几乎席卷了整个传统行业板块,餐饮O2O由于自身特点具有极大的独特性。“战线很长,每个环节都不能出错,而且还必须出‘精品’。”,爱餐桌联合创始人张璨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是这样总结的。“作为创业型公司,我们只能谋求全方位的合作,在各个环节与行业一流的企业协作,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单兵作战,那是天方夜谭。”据悉,在成立后,爱餐桌迅速入手解决模式难题,在各个环节都找到了专业性的成熟企业来合作,“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才能看得更远。”——这位被称为“霸道女总裁”的创始人,实实在在体现出了“霸道”,而他们的努力确实也建立起了一条从田地到餐桌的完整产业协作布局。
生产、物流、营销,这些O2O的必备流程没有一项是初创型公司能完全hold住的,正是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爱餐桌团队才选择了行业整合策略。在谈到企业布局时,创始人胡晓映不无感慨的说,“我们能自信说专业化,是因为我们的每个环节都用的专业合作伙伴,他们听了我们的思路都认可了,所以才能携手完成这一‘壮举’。对于产品,我们强调标准化,中餐很难出现大公司,是因为如果直接切入到几个SKU、几个订单里面去,那么永远跳不出‘作坊式’的思维,最好的结果可能就是行业上的‘小老头’——做不死,但也做不大,这与互联网巨大信息价值的本质是背道而驰的。我们自己在搞标准化,然后交给中央厨房和中央工厂加工,通过行业渠道销售出去。作为爱餐桌自身的价值,就是把握住了产品这个源头,又联系了终端消费者,同时通过自有的信息系统衔接各个中间环节,这是企业价值的体现。”
财务出身的联合创始人唐林成更喜欢用数字来诠释团队的理解,“我们自己也主导过营销,当时把日订单做到了700个。后来我们团队也在反思,如果后续仍是这么经营,那么只能是缓慢的增量了。行业这么大、范围这么广,虽然我们有渠道,有30多个超市、有50多个咖啡馆,但是并不能产生杠杆效应,撬动整个市场,这是一个公司做不到的。但是如果我们做好布局工作,形成一个更广泛的‘协作网’,那么就可以通过产品、用户和技术优势,来带动全面的发展,形成突破。现在我们正进行这方面的尝试,比如现在就有合作伙伴有巨大的需求,但是没有合适的公司能满足,他们希望爱餐桌能提供标准化的产品,要求成本相对较低、产量相对较高并且质量稳定,这正是我们的优势。”当继续追问希望的销量时,这位金融出身的才子显得更加严谨,“合作伙伴希望我们能保障到5000单,我们团队立下的阶段性目标大概也是这个量级,不过我们更希望谨慎些,毕竟这只是对我们策略的一个试水”。
细分领域重度垂直,全新O2O模式
餐饮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而爱餐桌进入的是一个非常细分的领域,现代家庭餐桌的需求到底是什么呢?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需求体系,甚至可以模仿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为家庭“美食梦”构建一个独特的金字塔模型。
爱餐桌团队的理解,正是需要逐步的完善经营体系,全面满足用户的需求痛点,才能取得企业的成功。如果仅限于“生鲜O2O”,或者是简单的“净菜”业务,那么很难在行业上立足。而团队所追求的“让人人都成为大厨”,也正是在满足这个“金字塔”需求,实现家庭的“美食梦”。
和一些充满梦想的创业者不同,爱餐桌团队显得更加务实,他们谈到未来梦想时也是神采飞扬,但是更多的却是在阐述对实际问题的理解和解决之道。我们欣赏的是爱餐桌团队考虑细节的专注与构建企业战略的清晰思路,更惊叹于他们正埋头解决这些潜在的问题,并把每一个构想落在实处。
当谈到下一步的打算时,整个团队显得胸有成竹。“标准化、专业化、工业化,这些我们看重的环节都已经通了,并且市场的反馈都还不错。下一步我们会把纵向的专业领域做得更深,横向的合作领域开得更广。比如我们计划自己投一个小型的‘中央厨房’来,以研发、试产为主要目的。我们已经有众多的一流厨师与营养师资源,通过这个小厨房,把他们每人最拿手的菜标准化出来,试产形成产品。如果市场接受,就转入代工厂加工销售;如果不满意,再返回修改迭代。传统餐饮和工业企业反应速度没有这么快,也没有这么灵活,我们这个小厨房就是迭代快,反应灵敏,把研发和试产搞好了,进一步巩固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而这些大厨们也与他们研发的产品挂钩,市场接受后,他们将会持续享受收益,发掘出传统行业人才的最大潜力。用户端加重用户交互,用一种办媒体的方式去搞O2O,真正的与每个用户都交朋友,不仅仅是卖产品,更多的是为用户打开家庭餐饮这道门,提供资讯与服务,帮助用户完成他们家庭的‘美食梦’,让每个人都像大厨一样为家人烹饪出一桌的大餐。”
中国的餐饮有几千年的历史,对于食不厌精的消费者提供给最直接的服务,满足客户各个层面的需求,这是爱餐桌品牌目前成功及较好前景的肯定。
爱餐桌O2O式的产品与服务并没有过高的价格。与传统餐饮等相比,爱餐桌为顾客省去了层层供应商的加价环节、略去了传统餐饮场地租金、服务人员劳动力等成本,将节省的各个环节的成本回馈给顾客;除此之外,通过上游的中央工厂、中央厨房的整合,实现了工业4.0时代的标准化产品的创新,系统后台全部打通,通过专业化的流程管控和细节的现场管理实现食品安全的全程可追溯。
让爱回归餐桌,当每个用户都能亲手为家人烹饪一桌丰盛的菜肴的,人人就都变成大厨了,相信这种体验的感觉会很美妙的。
在家里烹饪出一桌丰盛的佳肴是怎样一种体验呢?或许爱餐桌能给出答案。
爱餐桌团队
张璨:2013级清华MBA 全日制项目。zhangc.13@sem.tsinghua.edu.cn
唐林成:2013级清华MBA 全日制项目。tanglch.13@sem.tsinghua.edu.cn
胡晓映:2013级清华MBA 全日制项目。huxy.13@sem.tsinghua.edu.cn
爱餐桌:
邮件:core@homecate.com
电话:400-810-9527
微信:“嘉瑶”(微信号:homec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