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24日,清华MBA出海俱乐部联合中关村软件园与Google Ads,在中关村软件园孵化加速器举办“AI全球化品牌课:如何让世界爱上你的智能产品”主题沙龙。活动聚焦人工智能企业在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的品牌构建、文化共情与合规管理等核心议题。
“让世界听见你的声音”——跨越语言的AI叙事

活动伊始,中关村软件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运营总监张晓娟致开场辞。
她以“产业沃土、创新策源、全球桥梁”三大关键词,勾勒出园区在助力AI企业国际化、构建创新生态体系方面的实践经验,并表示中关村软件园将持续为AI企业提供从技术支撑到全球化服务的全链条支持。

随后,清华MBA出海俱乐部主席王雷(2022级MBA-P5班)从MBA群体视角介绍了俱乐部使命与愿景。他指出,清华MBA出海俱乐部以“链接全球、赋能实践、推动共生”为使命,希望搭建一个由青年创业者与产业实践者共同组成的“知识与行动共同体”,用学术洞察链接现实问题,帮助中国企业真正“走进去”,而非仅仅“走出去”。
“我们不仅希望带领更多清华校友企业拥抱海外市场,更希望让中国商业精神被世界理解。”王雷说。
AI出海的五重路径
一、理解,而非征服——AI品牌的文化共鸣力

来自Google大中华区新客户业务部的高级商务顾问吕文玮分享了AI全球化趋势与品牌共情策略。他认为AI产品出海不仅需要技术竞争力,更需要文化理解力和情感连接力。Google的数据显示,到2030年,全球AI市场规模将达到8.27万亿美元,其中亚太地区的增长速度居世界首位。
吕文玮强调,中国AI企业要学会用全球受众能听懂的语言讲述技术。一个成功的AI品牌,不是让世界看到中国的聪明,而是感受到中国的温度。他倡导企业在产品设计中引入“文化共鸣指标”,让技术拥有故事,让算法懂得情感。
二、算力的边界,创新的起点

“算力,是AI时代的空气。” 北京九章云极科技有限公司解决方案专家张磊张磊用一句简洁的话开启了他的分享。
张磊认为,当算法趋同、模型开源、成本透明时,真正的竞争已经下沉到基础设施层——算力资源的组织与优化。他提出“普惠算力”理念,主张让算力像电力一样成为创新的基础资源,为更多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可能。不仅是用中国算力服务世界,更是让世界看到中国科技的效率与开放。”
三、领导力的温度,创业的韧性

拥有多年中国企业出海北美经验的某科技公司首席运营官RJ带来了一个看似“非技术”的主题,却切中了所有AI创业者的痛点——领导力。
她指出,AI创业的真正挑战不是算法,而是人。以“产品—营销—领导力”三角模型分析了AI企业的组织成长路径,强调领导力与团队文化是企业跨越周期的核心。
四、让AI懂得陪伴——教育科技的温情之路

盒智科技联合创始人、清华美院校友张俏则以AI教育产品为例,探讨了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情感化创新,提出“科技的终点,不是效率,而是共情”的观点,引发共鸣。
张俏分享了盒智科技在全球市场的探索,并提出“定义屏幕外的时间”这一理念:AI教育产品要成为学习者的陪伴者,而非任务驱动的工具。
张俏认为,中国AI企业在教育领域拥有独特优势——中国家长对教育的深度投入,让产品天然具备文化与情感支撑。“如果AI能帮助一个孩子相信自己,它就已经改变了世界。”
五、合规即信任,信任即市场

睿法智行合伙人、国际法律顾问Ethan Ying从法律与商业角度剖析AI出海的合规挑战,指出关于数据安全、知识产权、算法透明度、内容合规等问题,已成为各国监管重点。
“出海企业的第一步,不是找客户,而是找律师。”这一句话引发现场笑声,却也道出了现实。Ethan强调,合规不是阻力,而是市场准入的护照,呼吁中国AI企业建立自己的国际信任体系,以制度化与透明度赢得跨文化用户的信任。
本次沙龙是清华MBA出海俱乐部与中关村软件园合作举办的首次联合活动。双方表示,将以此为起点,持续推动校企协同创新,支持中国AI企业在全球化进程中实现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高质量发展。
【俱乐部介绍】
清华出海俱乐部是由清华MBA学生发起,面向全社会开放的全球化人才与企业出海支持与交流平台,致力于推动中国青年走向世界,推动中国企业更好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