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培兴,1986年考入清华大学经管学院,1991年本科毕业。1995年就读清华经管学院MBA,1998年毕业。现任招银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总裁。
能约到姜培兴做采访,实在是他忙中抽空。办公室里放着旅行箱,几小时后,他要赶去香港,参加那边的会议。尽管忙,只要是与经管学院有关的事情,大型活动或是学生座谈,他都尽量挤时间参加。“经管学院培养了我,我希望与师弟师妹们分享我的经历,多少能给他们一些启发就很高兴。”有这样的校友,不能不说是我们学院的财富。
工作轨迹――几次不同的调整
话题是从姜培兴的工作经历展开的,因为这也是很多在校同学对学长们最关心的问题。“我的经历很有意思,本科毕业后的十几年中,一直在金融领域工作,大的行业没变,却是换了几个单位,每一次转换都是人生发展轨迹不同的拐点,也是时代的造就。很希望在行业大背景下,留下一个经管人自己的脚印。”
体系内调整,寻找个人兴趣
本科毕业后,姜培兴毕业分配进入中国人民保险总公司计算中心设备处,姜培兴学的是信管专业,但决不是专业搞电脑的,所以他对每天与硬件设备和计算机程序打交道的工作兴趣不大。自己还是想做与金融相关的事情。
两年多后,姜培兴要求调到人保信托公司工作。在这里的两年时间,他筹备建立了人保信托上海营业部、北京营业部。此时正逢中国期货市场开始启动,姜培兴负责成立了期货业务部,任该部门的助理总经理(主持工作)。1996年,接手阳光基金管理公司,该公司注册资金1亿元,是老基金公司中规模较大的。在金融领域,姜培兴找到了自己的兴趣,与初露端倪的中国金融行业共同成长。
被动调整,受命于组织
2000年初,为了清理信托公司,整合四行一司的证券业务,银河证券应运而生。姜培兴被上级领导调往银河证券,负责筹建工作。在银河证券,他任公司总裁助理,曾分管国际业务部、研究中心、资产管理部、海外事业部、经纪业务部等部门,把一项项业务理顺,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同时,还赴美在哥伦比亚大学和沃顿商学院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成立初期的银河证券,内部存在着较多的体制问题,上上下下沟通起来的顺畅,做事情不按市场规律,对市场风起云涌的变化敏感度低,不够重视经纪业务,IT系统、人员管理较为落后等等,这些深深困扰着想在自己喜欢的金融领域大干一番的姜培兴。他考虑再三,选择了调整。
主动调整,崭新事业
2005年1月8日姜培兴就任招银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总裁。
到招行工作,说起来是源于与马蔚华行长的一次见面。马行长对招行未来发展战略的阐述给姜培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商业银行和投行业务综合化经营的思想对姜培兴有着强烈的吸引。在这个高速发展的企业中,姜培兴会更有用武之地。
招银国际是招商银行唯一的子公司,目的是发展投行业务,招银国际如何能在短期内发展起来对招行整体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姜培兴肩负着这样的责任,开始了工作。
他以前并没有在银行工作过,对银行业务全面、深入的了解是从2006年开始的。这一年,招商银行成立了投资银行部,姜培兴兼任总经理,在与原有业务体系结合的基础上,拓展了短期证券、资产证券化、信贷产品多元化等新业务,一年来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对招银的业务推动作用意义重大。
2007年姜培兴的工作中心将转到香港,在开拓国际金融业务方面施展拳脚。
新业务的开展有喜人的一面,也有艰难的一面。在现实中,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的业务有一定差异。姜培兴借用香港财政司司长梁锦松的一句话,来描述这个差异:“商业银行做的是便宜的事,投资银行做的是比较贵的事,存在着较大的文化差异。”
马行长2006年12月31日特地到招银座谈,对招银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但对姜培兴来说,如何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如何使管理层达到共识,是他必需面对的。需要他自己去想去做,统一团队的思路,培养新的业务人才。招银的投行销售业务,在业内毫无基础,姜培兴认为只有坚持开展经纪业务,积累客户资源,才能为销售搭桥铺路。仅这点,就用了一年半的时间才说服董事会。在新事业的拓展过程中,他深有感触,也矢志不渝。
经管情结――学院声誉的提高是对校友最大的支持
姜培兴有着深厚的经管情结。他本科在经管学院就读,工作一段时间后又回到学院进行MBA的深造。在他的建议下,他的夫人到经管学院读了EMBA。由于工作的原因,他还经常回到学院,与老师探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与在校生交流自己的人生体会。所以对经管学院的发展,他也谈了很多自己的看法。
学院在经济、金融领域的影响力
在经济、金融领域,学院需要有一批很出色的教授经常发表他们的观点,提高经管学院的社会影响力。自己的老师在媒体上出现,对于学生、校友来讲都是很振奋的事情,其他学院在这点上比经管做得好一些。目前学院的学科建设已较为健全,但每个专业是否有该领域国际国内知名的领军人物,如果现在没有,多长时间可以改变,这是学院长期、健康发展必需要考虑的问题。
植根中国,面向世界
姜培兴认为,在金融领域,中国目前的研究与实践水平与国外有一定差距,但由于技术性的东西较多,如定价、风险管理等,可以直接引进国外已有的成果。
而经济领域,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做数量分析的,能定量分析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更多的需要对宏观经济走势的感觉。经济问题在任何时候都不简简单单是经济问题,它有自身的社会属性和不同的价值判断原则。
在讨论经济问题时,如果直接套用西方经济学的依据与标准,结论往往有失偏颇。对中国经济领域问题的研究,希望经管学院能在植根中国、面向世界上作出更多的贡献。
“学院声誉的提高是对校友最大的支持。”姜培兴和所有校友对学院充满了期望。
姜培兴的语速是我采访的校友中语速最快的。他以充沛的精力、坚定的信心,奋斗在商业银行向综合性银行转化的第一线,用自己的实践,寻找未来的方向。
匆匆间,与他交流;
匆匆间,了解他的经历和想法;
匆匆间,挥手道别,祝愿他一路走好!
采访时间:2007年1月15日11:00-13:00
采访地点:深圳市招商银行大厦姜培兴办公室
撰稿:邢立君
2006追寻清华MBA足迹姜培兴----正确的时间,正确的选择
——访清华95级MBA、招银国际金融公司总裁姜培兴
招银国际金融公司总裁
银河证券上海总部党委书记、总经理
深圳阳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中国人保信托投资公司期货业务部助理总经理
期货经纪业联系会主席团主席
中青旅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
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
……
显然这是一份非常优秀的职业发展履历,不过如果我告诉你这份履历的主人今年刚刚38岁,你一定会惊叹为何他这样年轻的就取得这么辉煌的成绩?带着相同的问题,我们走近了我们优秀的MBA校友:姜培兴学长。
第一次做人物专访就接手这么重量级的人物,心中不免很是忐忑:他是否肯接受我们的采访?是否有时间与我们交流?是否……。怀着这样不安的心情,我拨起了他的电话:“可以啊。……,我下周刚好要去北京开会,到时我联系你吧。”没想到会那么顺利!电话里的学长非常亲切而随和,我先前的顾虑也一下消散了。
11月29日下午1点30分,学长准时来到了经管学院的会议室,而三个小时之后,他将登上返回香港的飞机……
我的职业生涯
我们的话题还是从那份闪光的头衔列表开始的:“学长,您换了多份工作,在那么多知名公司都是担任高管,请问您是怎样做到的?”“呵呵,这是个误会:除了最近的一次工作变动是我主动的(从银河证券到招银国际),其他的都是在同一个系统内部的工作调动,我还是很专一的。”随和而风趣是学长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接下来学长便娓娓道来他的职业生涯故事:
1991年7月从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信息系统专业毕业以后,姜培兴就来到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计算中心设备管理处,作为一名技术人员,他主要负责硬件管理和设备维护。虽然对于工作他总能很出色的完成,可是他发现自己的兴趣并不在这里。对于真正的金融业务领域,他才有更大的兴趣。93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朋友那里得知中国人保集团将成立中国人保信托投资公司,他抓住了这个机会,调入人保信托投资公司的证券部,成功实现了从技术员到证券交易员的转变。
90年代初期,中国的证券市场才刚刚起步,证券、期货方面的专业人才奇缺。凭着一股刻苦钻研自学的精神,姜培兴很快就在专业领域内崭露头角,并成为了公司里的业务骨干。很快他就被委以重任:负责筹备成立中国人保信托投资公司期货业务部,并担任助理总经理。从此,他便走上了管理岗位,实现了从交易员到管理者的转变。
作为管理者的姜培兴工作起来似乎更加得心应手了。1996年,作为中国人保的代表,他出任了深圳阳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其后,他参与筹集了银河证券并担任银河证券上海总部党委书记、总经理。在业内的深厚积淀使得他对于金融行业有了更多的感悟。2005年,他离开中国人寿,出任招银国际金融公司总裁,实现了个人事业发展的新高。
纵观姜培兴成功的职业发展轨迹,我有一种很强烈的感觉:他在正确的时间,做了正确的选择。
我的MBA
就读清华大学的MBA是1995年的事情了,当时的MBA教育在国内才刚刚起步,大部分人还都没有听说过MBA这个词。刚踏入管理工作岗位不久的姜培兴感觉到自己在管理知识方面的欠缺,于是就决定通过MBA来增加自己的管理知识,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
为何选择在清华读MBA,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学长的本科也是在清华经管学院读的,由于在校期间的优秀表现,学校给了他保留研究生入学的资格。刚毕业的他一心想去工作,没有继续留校读研究生,没想到4年后有机会用到这个保留的资格,而且读的是MBA。虽然没有参加MBA的入学考试,不过后来做了一下入学考试的逻辑题目,也是得了很高的分数。
1996年姜培兴在担任深圳阳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后,就不得不在深圳工作。为了保证学业,学长就在北京和深圳之间做起了“空中飞人”。对了身为基金公司总经理的他来说,一方面要处理繁忙的公务,另一方面又要面对繁重的课程压力,以及经常往返飞行的劳苦奔波。这样的挑战,学长竞也全然承受下来了!尽管只有一门课落了下来,他还是对没能全面系统的学习那门课程而耿耿于怀,对我们连说遗憾。
第二件遗憾的事有些戏剧性,学长说:我太早步入管理岗位,感觉挺遗憾的。我们本以为他在开玩笑,可是他很认真地告诉我们,太早的进入管理岗位,对于今后事业的发展未必是好事情。首先,在业务方面的经验积累,可以使人们对行业有更深入的认识和更敏感的反应,也可以使得以后的管理工作更加得心应手。其次,过早的作管理者会失去很多乐趣,管理者的工作角色决定了不能很好的享受同事之宜。
找准自己的定位 MBA不等于管理
“并非每个MBA都适合做管理者,一定要找准自己的定位,这是我最想对学弟学妹们说的话了。”学长反复强调对自己的定位和自我认识的重要性,并且给我们举了一个小小的例子:每年清华新入学的新生中都会有一些同学面临心理困扰,因为从鹤立鸡群的高中来到强手如林的清华,他们很容易迷失了自己。同样,当我们来到清华读MBA,或者当我们重新踏入社会去工作,我们也要找到自己的定位。并不是每个人读完了MBA就可以很快成为一个好的管理者,要本着一颗勤勉务实的心,正确地看待自己,平等地对待别人,这样才可能在个人的职业发展中取得成功。
“相对于MBA,一些投行似乎更愿意招本科生或普通研究生。这个问题您是怎么看的?”学长并不同意这种观点。MBA具有更全面、更系统的知识,更强的综合能力,这一点对于投行非常重要。以行业分析和投资为例,MBA学生所具有的行业背景工作经历,以及在读MBA时所掌握的会计、营销、经济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使得MBA在做行业分析时具有宏观把握和专业深入研究的很大优势。在做投资的时候,也可以对分析师的报告进行很好地把握。作为投资公司的总裁,姜培兴依然力挺MBA:“我在招人的时候就会招MBA。”
金融行业可以大有作为
当谈到金融行业这个话题,学长便打开了话匣子侃侃而谈:金融行业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是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行业。当社会的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个人财富就开始聚集,而个人财富的增加又会推动金融行业的发展。从去年开始,中国的个人存款总额超过了企业存款总额,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个人财富的增长速度超过GDP的增长速度,表明金融行业会有非常光明的发展前景。一些MBA想转到金融行业,也是理性的选择。
对于这些想转到金融领域的MBA学弟学妹,姜培兴学长有一些特别的建议:金融行业毕竟是一个非常专业的行业,扎实的金融功底,对于在金融行业发展非常重要。从来没有系统地学习过金融是不适合这个行业的要求的。在读书的时候,可以要选修一些金融方面的课程。另外,衍生产品交易以及固定收益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可以重点关注这个业务方向的发展。
一个小时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虽然我们谈兴正浓,还有很多问题想跟学长进一步交流,可学长却不得不尽快赶赴机场。尽管如此,我们已收获颇丰!
附录(非采访稿内容):
采访时间:11月29日下午1:30-2:30
采访地点:清华经管伟伦北207
被采访人:姜培兴
工作单位及职务:招银国际金融公司总裁
采访人:任飞罗世锋周建平
被采访人简介:
姜培兴-1995 级MBA
姜培兴 1991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信息系统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随后加入了中国人保公司,先后任计算中心设备处工程师、中国人保信托投资公司证券部证券交易员、中国人保信托投资公司期货业务部助理总经理、阳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1995年就读于清华大学MBA在职班,其后历任:中国银河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总裁助理、银河证券上海总部党委书记,总经理、2005年,出任招银国际金融公司总裁。
对学弟学妹的指导:
认清自己的优势,找准自己的定位。
对MBA项目的感言或建议:
现在的MBA不再像最初那样,现在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背景和将来的职业定位,选择一些有针对性地管理课程,有适当的专业领域定位,这非常有利于MBA今后的职业发展。“并非每个MBA都适合做管理者,一定要找准自己的定位,这是我最想对学弟学妹们说的话了。”读MBA有利于对业务的管理,加深对企业和商业管理的全面认识,但并不意味着每一个读MBA的学生最终就一定要做管理方面的工作。
其他相关资料: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