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亲历实干,立足投行本业

——记MBA1995级校友蒋昱辰

 

蒋昱辰,MBA1995级,现任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投资银行基础设施与房地产行业行政负责人。

 

2018年已经是蒋昱辰入职中信证券第19个年头了,在初入中信证券的十年中,蒋昱辰不仅全程主导负责了中国软件改制与IPO、保利地产改制与IPO、中信地产改制、浙江康恩贝集团改制上市、浙江滨江集团改制与IPO,以及保利地产两次再融资、首开集团与天鸿宝业重大重组上市、中材科技发行股票收购资产等一批不同类型不同体制体企业的资本化过程,同时也全程亲历并参与负责了中国银行、中信银行等重大项目的改制上市过程。在此过程中无论是招股说明书以及全套申报材料的全部文字逐字逐句斟酌,还是直接参与部分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撰写,他都亲力亲为。在2009年后开始将主要工作转向部门管理与重要客户维护。他谈到,清华MBA的学习对自己从事管理工作帮助很大,但最初自己与管理沾边是在本科期间。1983年,蒋昱辰参加高考,以高分考入北京化工学院(北京化工大学),攻读化工管理工程专业。他的毕业论文方向是运筹学,主攻关于0-1整数规划的求解方法。他在论文中,创新提出约束松紧的概念以及对约束方程不可行解的粗筛,将计算次数由2的N次方成功减少为2的N-1次方,对计算大型问题提供了有利条件。论文答辩时,迥然不同的思路赢得了专家们的赞赏,成为推进优选法的一个大胆尝试与创新。该论文当年获得北京市运筹学会的优秀论文。

 

入读清华MBA促转行

1987年毕业后,蒋昱辰进入北京市化工局,投身化工产业。起初他接触管理始自“因乌及屋”,而后却长期与管理结缘。当时中信公司投资4000余万元,参股齐鲁石化,同时控股仪征化纤,并筹划与台塑合资在内地建设当时全球最大的70万吨乙烯工程。在当年计划经济下,石化企业每年生产的乙烯、丙烯、聚乙烯、聚丙烯、以及聚氯乙烯、烧碱等化工原料,均由国家统一安排、按计划向各地批发销售。中信公司急需化工管理人才,蒋昱辰由此转入中信。但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以及70万吨乙烯项目因当时台湾领导人的阻挠最终没有落地,上世纪90年代,中信公司主业开始转向金融、投资领域,并在国内外金融市场创下多项第一,投资范围也迅速扩展至全国各省,投资企业多达千余家。迅速扩张的同时也留下了隐患,由于多数企业持股均未达50%,没有实现控股。企业虽已获取资金,但却缺乏后续的有效管理和业务规划,后继乏力。而其背后隐现的是经营管理的缺失。

身在中信公司,蒋昱辰开始考虑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此时,他了解到,一位公司老总前往就读清华经管学院的干研班,反馈很有收获。1995年,经过遴选,中信公司各部门25位优秀处级干部获准参加清华MBA的入学考试,蒋昱辰名列其中,并最终与公司其他9人一起考入清华。1995-1997年,他度过了两年的清华MBA学习生涯。当年条件异常艰苦,大部分课程开设在京城大厦(即MBA京城班),师生们都不辞劳苦,骑自行车往返于清华和京城大厦之间。清华经管学院投入MBA项目可谓师资强、课程优、教学精。宋学宝老师执教营销课程,言约旨远,讲解案例妙析奇致;吴维库老师的“阳光教学”抱朴含真,别具一格;还有毛波老师主讲信息科学,探幽黑客,精彩纷呈。特别是1996年,在清华建校85周年之际,蒋昱辰于大礼堂有幸亲耳聆听到朱镕基院长的精彩演讲,演讲振聋发聩,有醍醐灌顶之感,由此深感使命至深、责任之重。在校期间蒋昱辰还曾与奥运会冠军叶乔波一起上课,叶乔波面对积压繁重的学业课程,勤于思考,好学不倦,发愤忘食的楷模精神,也极大激励了他的学习热情。

蒋昱辰完成清华MBA学业是他进入中信证券的前提。1999起年中信公司再次调整业务结构,退出在产业方面无控制权的企业,留下优质、可控的企业,并将主营方向转为金融行业。由于当时自己参与前期筹备的70万吨乙烯重大项目最终未果,在此再次选择职业方向的时刻,他向领导表示自己愿意从事投行、证券业务。不久,早已是处级干部的他来到中信证券,从项目经理开始从头起步。清华MBA给了蒋昱辰以投行的视角,他认为,除了其他专业课,数学、法律与财务知识是投资银行从业人员的从业基础,而金融基本理论的运用、市场运作规则、可实操的投行案例必须从实践中学习、积累。MBA教育重视基本功的训练,在中信证券工作中,他更是一直受益于此。

 

全程亲历重实干

在中信证券的19年投行经历中,“中国银行改制上市案”可圈可点,突现蒋昱辰亲力亲为的实干精神。中国银行的改制上市,是中国资本市场里程碑式的重大事件,开创了资本市场的多项第一,项目于2004年5月正式启动,首次由当时国内最大的四家机构中信证券、银河证券、国泰君安、中银国际联合担当保荐工作。为保证改制的顺利进行,2005年初中国银监会向中国银行股改办下达任务:重新拟定国有商业银行的《改制上市指引》文件。股改办面临的问题是,几大行均无相关经验,只有建行在发行H股时出台过《指引》,可供参阅。中国银行是第一个发行A股的国有商业银行,制定《指引》十分重要,也对后续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因此,经过慎重考虑,中国银行股改办最终选择了由中信证券、国泰证券两家机构着手落实,而作为中信证券的业务骨干,蒋昱辰承担了这个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蒋昱辰负责拟定《指引》的全部文字(除了公式数据)工作。在后续两个月时间内,他与国泰证券同仁一起,参考了包括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等在内的几十本书籍,博瞻会通,研精覃思,无虑不周。仅IPO有关法律一项,就涉及基本法律、部门法律、自律制度,包括国资法规、外资法规、税收相关法规、特殊行业监管等诸多分类,涵盖了信息披露、发行、保荐、询价、承销等方方面面。他认为,草拟《指引》的工作实质及重点是,国有商业银行公司的机制变革。以改制为基础,实现股权多元化,包括引进战略投资者。同时引入现代公司治理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公司的竞争力。《指引》拟毕,上报银监会,获得充分认可并于当年发布实施。2006年7月,中国银行在上交所成功上市。

蒋昱辰全面主导和负责的保利地产的改制上市,也堪称经典。在全程工作中,他劳身焦思,付出甚多。推动其改制的核心思想十分鲜明,即通过IPO,调整股权结构,改变一股独大的局面,增加制衡,完善公司治理,彻底实现效益改观、价值提升的根本目标。操作实施要点在于:吃透相关规则,即通用准则以及房地产业的特殊行业准则,进而把握政策。在此过程中,中信证券作为资深投行的作用尽显无遗。首先,在蒋昱辰主导策划下,中信证券大胆为保利地产引进管理层个人持股激励机制,这也是截止目前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央企实施管理层个人持股的案例。由集团、控股股东和上市公司高管组成的16名自然人出资经公证后,全部入股。出资额最高177万元,最低84万元,入股折价为1.5元/股。2006年8月保利地产在上交所成功实现首次发行上市,融资21亿元,从2002年8月完成改制到上市,虽仅历时4年,但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发挥了巨大作用,企业换发了强大的生命力,资产规模、收入和盈利均获得成倍增长,年复合增长率超过50%,其中总资产从10亿增长为80亿元,净资产从3亿元增长为10亿元,收入从4亿元增长为24亿元,净利润更是由仅3000万元增长为4亿元。成功上市后,中信证券又抓住机会于2007、2009年、2016年,先后帮助保利地产成功实施了三次公开及定向增发,用资本市场的力量再次为保利地产实现了二次腾跃。目前保利地产总资产已近8000亿元,合约销售超过2000亿,净利润逾150亿元。由原来广州市排名五六的一家公司发展成为全球五百强企业,并成为行业龙头。

 

身处投行谈体会

谈及在投行领域近二十余载经历的感受,蒋昱辰坦言,这一行存在高度不确定性,谁也不敢说居安资深、胸有成竹。这就要求从业者脚踏实地、虚怀若谷、不矜不伐,面对客户,需设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方案,更要在实践中日就月将、不断提高。比如,关于同业竞争问题,何谓关联交易、何谓同业竞争,不同券商定义有别、理解有差,迄今争论莫衷一是,仍无结果。实际上,这涉及法规、财务、行业规则、监管规则等各个方面的问题。企业上市是系统工程,并非简单发债,需协调统筹好方方面面。从学术、理论角度,投行业务堪为终生的学问窔奥。同时,这一行的不确定性也需辩证地看待,甚至是其魅力所在。不确定性虽然会导致结局难料,甚至可能功败垂成、前功尽弃,但同样可能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甚或转危为安。这就要求从业者耐心细致、百折不挠、坚持不懈,也心怀憧憬、志存高远、宠辱不惊。说到耐心细致、坚持不懈。他以保利地产改制上市为例,谈到其过程的一波三折,其中一个受到重点关注的收入确认问题,是以封顶、交付使用还是以开具发票作为节点?房地产业务存在细微差别。经过多方反复探讨,最终与监管机构共同确认了以交钥匙、项目监理验收完毕这一一致尺度,并为其后的房地产企业上市提供了标准。说到宠辱不惊,他认为,工作阅历也很重要。在承接中国软件IPO项目时,需由证券公司先垫付4000万元过桥资金,他以自身丰富的经验提供建议,最终成功实施。

蒋昱辰说,当年他十分幸运,由于中信证券不乏良机,“僧少粥多”,因此可以自始至终亲历全程,专注完成一个项目,受益匪浅;而从投行项目的实施分工来看,每个项目的执行均必须由多个机构合作完成,涉及财务、法律、政策等多方面,每家机构各自角度不同,理解各异,处理问题方法也不尽一致。因此哪怕仅仅是IPO项目,从进场到挂牌上市全程操作,也足可学上一辈子,终生受益。

 

投行是蒋昱辰为之拼搏奋斗了近20年的行业,可以说是他的老本行。而在他看来,亲历实干,立足本业方为成功之道。

 

采访:陈芳  万军  罗志波

撰稿: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