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新闻

      3月20日下午,《清华新兴技术探究》线下课程在清华大学第四教学楼4404教室正式开讲,共有31名MBA学生加入课程。课程责任教授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卢达溶老师,工业工程系副教授顾学雍老师,数学科学系教授、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常务副主任白峰杉老师,科研院科技开发部主任曹颖老师,实验室与设备处杨树国老师也到场参加开课活动。

      课程责任教授卢达溶老师在课程开始前,对这门课作了简要介绍。他说,《清华新兴技术探究》是一门依托清华百年百业的积累,为培养MBA学生创新创业学习理念而量身打造的导引性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清华的资源,理解清华的研究传统,进而参与其中,把自己的学习过程转变为研究过程,与老师共同搭建多师多生、共学共进的产学研新型合作共赢平台。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课程内容从广度和深度两个维度,为同学们清晰地的梳理出了网络时代的知识结构、技术逻辑和思维方式,帮助MBA同学建议大逻辑、大历史观的格局脉络,为学生确定自身学习和发展的规划注入强心剂,提供有力支撑。

卢达溶老师授课

      在本学期的《清华新兴技术探究》课程中,卢达溶老师引入了全新的方法论——“极限学习过程(XLP)”来指导学生课上活动,探索一种新型的实践模式。因此,在课程开启之初,就请到了工业工程系副教授顾学雍老师向同学了详细地介绍了“极限学习过程(XLP)”的概念、内容和具体应用方式,由此开启了《清华新兴技术探究》的课程大幕。所谓“极限学习过程”是一个系统性的、开源的、优化跨学科资源配置和产学共建流程的全方位、一体化的协作模式。该模式依托开源资源共享平台,通过“数字出版”的方式,实验性的打破了不同学科、产业、行业间的壁垒,无论是在学习模式上,还是资源协作模式上都是创新性的尝试,是当下创新创业大环境下具有实质意义的探索性方法论。

顾学雍老师授课

      为了有效探索产、学、研的深入“融合”,也为了更加有效地实践XLP协同学习过程,学生们分成了6个活动小组。在明确活动目标后,活动小组将分布式深入到清华大学100多个国家级甚至是世界级水平的实验室中,扩展视野、亲身探究最前沿的科技成果,以价值诉求为核心,结合自身的行业背景和经验,寻找产业、工程、技术和商业之间结合共建的方法模式,思考共享共赢的可能性。再将自身的思考成果带入小组进行互动讨论,集百家之长、融多方智慧共同探讨出从科技创新到商业价值,再到服务公众的有效的一体化新路子。甚至,还期待可以真正出现技术转化为生产、并产生价值的创新创业新项目。

      为了实现这一课程意义,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隐藏在清华园中的这些实验室,卢达溶教授亲自上阵,为大家讲解了其中的部分实验室,如“地质之角”、水利系的亚洲第一大泥沙实验室,也带领大家参观了土木工程系、美术学院、微电子实验室等清华院系。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们对清华的人文精神、科研传统以及每一个高地取得的成就都有了切身的感受和了解,并留下了深刻印象。同学们也纷纷表示这不仅是一堂难忘的多学科融合课程,更是一次难得的启示创新学习的体验课程。


小组活动

参观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