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与歌华同行,走文化发展之路——访MBA1994级陈工


陈工,MBA1994级,现任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副总经理,北京市政协委员。

 

2018年1月中的一天,京城正值隆冬,当我们一行再次来到歌华大厦14层,眼见陈工办公室橱窗里静静地摆放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火炬,光阴如梭,故地重返,10年前对她进行访谈的情景仿佛历历在目。

 

见证中华世纪坛与奥运盛举

今天的北京,中华世纪坛早已成为地标式建筑之一。陈工目睹了这个新地标从总体策划到设计、施工、落成的每个细节,还参与了后来在这里举办的一系列大型活动。她说,当年中华世纪坛所带来的压力丝毫不亚于后来的奥运会。1997年北京市准备建设一座迎接千禧年的纪念性建筑,歌华集团承接了该项目的总体工程,她那时正要从清华MBA毕业。直觉告诉她,这个跨越“新千年”的世纪坛项目很有意义,于是陈工就应聘进入了歌华集团,担任了世纪坛组委会秘书长助理。项目于1998年4月策划,6月进场,要求1999年底必须完工。面对歌华集团成立后的首个大项目又是眼前几乎无法完成的任务,陈工与所有参与者都付出了辛勤的汗水。

1999年底,世界许多国家都借助千禧年进行宣传,以提升城市形象,中国政府也决定在中华世纪坛举办庆祝活动。距离新千年仅剩一个多月时间,世纪坛外观才刚刚成型,里面还是工地。当时,中央领导人非常重视工程进度,责成相关部门全力支持世纪坛的营建,即便如此,时间仍旧显得十分仓促。陈工回忆说:“由于工期非常紧张,只能想一些办法来保证活动的顺利举行。世纪坛南广场两侧长270米、宽15米的绿地上还来不及种上绿植,只好先抢种了水稻;活动当天,后面铺的是临时草皮,只能坚持几天。这是我从清华毕业后参与的第一个大项目,印象非常深刻。”她眼见着世纪坛从无到有,从建成到完善,其中的每一个细节都那么熟悉,一边回忆,一边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如今这里不仅是许多大型活动的重要场地,而且拥有中国第一家以世界艺术作为收藏、展示、研究对象的公益性国家文化事业机构——世纪坛世界艺术馆,为弘扬中国文化、介绍世界风情发挥着重要作用。世纪坛建成2年后,陈工被提拔为歌华集团副总。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行,这是一场空前的盛会。作为奥运火炬传递长沙站的第190棒火炬手,陈工亲眼见证了火炬传递那激动人心的时刻。传递活动当日,天气晴朗。她的这一棒传递路程接近终点“贺龙体育场”。跑步行进中,她发现,道路两旁挤满了人,几乎没有立锥之地,所过之处,人头攒动,“中国加油,奥运加油”的声音不绝于耳。长沙人热情高涨,情绪感染着在场的所有人,也包括陈工,她感到:“一生中能有幸担任奥运火炬手真是无上光荣。”

如今静静摆放的奥运火炬,当年的火种究竟是以什么方式运输、保管的呢?在这一路上不会熄灭吗?陈工谈到,火种在城市间传递时保存在火种灯里,其中无点火装置,事前要预备两三个,以确保不会熄灭。在两个火炬传递时,当下一个点燃时,前一个则关闭燃气源,自动熄灭。若遇不测,火炬万一熄灭,马上用火种灯再次点燃。听着她熟悉的言语,忆起那激情澎湃的日日夜夜,奥运会的盛况似在眼前……

 

攻读清华MBA,职业生涯转折点

1994年,陈工考入了清华MBA。1998年毕业后,进入歌华集团,开启了延续至今的全新职业生涯。回首往事,她深情地说,清华MBA是她自身职业生涯的转折点,支撑她在传统文化领域长期耕耘。一番言语,一番感念。

清华MBA的社会责任教育,使陈工乐于从事社会公益性强的文化产业。清华MBA项目一向重视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教育,培养他们立志报国、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歌华集团作为传统文化大型国企,以振兴发展中国文化产业为使命,陈工身在其中,对自身的工作责任认识深刻。她认为,从歌华集团践行国家的文化战略看,中华世纪坛建设就不仅是一项建筑工程,2008北京奥运会也不仅是一项国际赛事,其负载的文化内涵更为丰富:承担在世界范围内弘扬中华文化的神圣使命,增加民族向心力与自豪感,提升文化价值认同的国家形象。她认为,文化产业的特殊性决定,其社会属性要远大于经济属性。文化产业空间广阔,虽然也不乏开发高利润产品的案例,但整个行业仍偏重公益性,特别是传统文化领域尤是如此。企业成长性取决于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

清华MBA的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也有助于她理解传统文化国企经营管理的特殊性。陈工认为,在大型传统文化国企中,从业人员需具备更全面的综合管理素质。一是传统文化领域的精神消费不同于一般物质消费,更多是满足消费者陶情适性的精神需求,而非仅仅实现物质需要,大型传统文化企业经济利益的获取未必像其他企业那样立竿见影。这就要求传统文化国企的经营管理者更需考虑长远发展目标与短期效益实现之间的对立统一,顾及全局战略与局部利益之间的平衡关系。二是传统文化领域的理论知识与人的言行举止、道德素养等联系更密切、更广泛,作为传统文化国企的管理者,其管理素质首先应表现为具有足够的人文涵养与文化素质。她说,从上述意义上看,自己恰好属于“非典型”的MBA学生背景。清华MBA教育注重人格塑造、软技能培养,目标指向具有综合能力的管理者,这就使学生拥有更健全的品格,具有更全面的综合管理素质。她深刻认识到,自己能胜任在歌华这个极富特色的文化企业的各项工作,与此有关。   

清华MBA的知识积累,还有助于她做好传统文化国企繁忙的统筹协调工作。回忆在清华MBA读书的时光,运筹学课程留给她的印象最深。她在这门课上认真复习,经过数周备考,考出了98分的好成绩,成为她所有MBA课程中分数最高的一门。通过对运筹学知识的深刺腧髓、透彻理解,她比较系统地掌握了研究、解决问题的规律、方法,在一系列重要工作的推进、开展中,尤显高超的统筹协调能力。比如,在北京奥运会举办前后的五年时间,她参与了歌华集团围绕奥运开展的各项工作:歌华是奥运票务特许经销商;负责奥运场馆的有线信号传输;承接北京奥组委主办的奥运官方展览;承担北京国际新闻中心的运营保障工作;组织奥运比赛现场体育展示,以及啦啦队、现场颁奖人员、升降旗人员的培训等。所有这些重要工作千头万绪、包罗万象、无所不及,而她却能取精用弘,应付裕如,游刃有余。她的日常工作也异常繁剧。2016年9月,她曾负责举办一项活动,采取视觉美观的室外搭台方案,但同时也制定了室内的备选方案。那天的北京,秋高气爽,舞台刚搭建完毕,狂风却不期而至,且未见停歇,活动不得不连夜转场,设备、喷绘等各项布置均迅速转移到位,后备的室内场地随即派上用场。她说,在运筹学中有很重要的一步是制定方案,而方案的制定需考虑各种可能性,包括备选方案,以求万无一失。她常常服膺、揣摩运筹学的要点,并在实践中闻一知十、灵活运用,使统筹协调工作日趋完善。

清华MBA的全球视野,更使她能加快适应传统文化领域被新文化不断“赋能”的时代特征。作为国企,歌华集团受国家管理单位定位影响,在传统的文化交流活动、创新设计类项目运作方面投入较多,涉及的文化产品也相对比较传统,如演艺,展览活动等。陈工的工作重点在文化领域研究,但对于文化创新模式,她也即事穷理、不断探索,所以总能洞察文化发展的前沿。她谈到,文化创新的前沿发展在新文化企业领域,特别是文化创意设计类公司的新技术应用,包括AI、VR、互联网的应用、多媒体技术等等,而与互联网相关的信息类如语音及图像识别等发展尤为迅速。对此,在她的带动下,在她与一大批同事的齐心协力下,歌华集团在文化创新方面也与时俱进,不落后尘。

 

坚定文化自信,走文化发展之路

今年是陈工进入歌华集团二十周年,她也是从MBA毕业后长期坚持在一个工作岗位的校友之一。从中华世纪坛工程项目起,她便与歌华集团结下不解之缘,文化产业成为维系这一缘分的关键纽带。20年间,在代表歌华集团参加承办国家级大型活动中,她充分体会到国家建设文化大国的坚实步伐,真切感受到全民文化素质提升的焕然面貌,同时,也深刻理解“文化自信”的内涵与力量。文化自信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首先应源于自我认知,也就是认清“什么是美”这类基本问题。陈工介绍说,歌华文化发展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李丹阳在《中国文化报》上曾撰文强调中国需要建立视觉审美体系,突出设计核心的作用,重点在于提升中国设计产业的“地平线”,即从审美体系、鉴别标准到设计能力的总体提升。如果不提升国家审美体系,设计师的工业产品设计在国家层面便无法推行。歌华集团提倡将设计打造成为基于人文构想、逻辑思维、技术进步等各学科交叉的综合平台,推动中国从制造大国向设计大国的转变,提升原创产品带动中国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也参与制定国家层面的文化标准体系,努力挖掘中国传统文化领域的优秀元素,提炼文化符号。陈工说,文化工程的总体目标最终是提升国民的文化素质,带动社会进步。   

其次是积极践行,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迸发出活力。陈工谈到,文化具有广泛的传播性,需要讲好中国故事,广泛传播中国声音。在产业化、园区化方面,歌华集团组织、举办、统筹各项传统的文化交流活动,运作创新设计类项目,这些活动既充满挑战性,也具有现实意义。歌华集团参与组织各类日常活动,具备常规管理的特点。比如,设计周每年都会颁行运营手册,包括活动的组织筹备流程等所有细节以及各种案例的应对方案,涉及财务人员的调配运用、应对国宾接待及各种外事活动等突发事件,以加强日常管理。歌华集团组织承办、统筹安排一批国家级重大活动,如2017年参与“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主题活动,成为向党的重要献礼,同时也举办大众喜闻乐见的各种大规模文化活动。今年“改革开放四十年”更是一项大型活动,歌华参与了大量的展览策划并开始启动,此外还有2019北京世园会、2022北京冬奥会等。文化产业发展是一盘大棋,还需通盘谋划人口结构、产业调整等各方面,调动、聚集资源,以带动城市、区域的发展,扩大文化传播的影响力。

最后,兼收并蓄才能更好地滋养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陈工也谈到,歌华集团举办的各种国际性活动存在文化借鉴性。2009年歌华举办了首届北京国际设计周,2011年后每年举行,迄今已有8届,每年二三十个国家组团参加。摄影周是另一个品牌活动,每年举办,一共办了6届。歌华一直在深耕这两个极具价值的品牌活动,打造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2018年设计周的主宾国是丹麦,其老城宜居改造很值得借鉴。作为主宾城市,丹麦哥本哈根除了举办固定形式的设计展外,今年还将参与青龙胡同创新街区改造项目,力争在保留原貌特色基础上,建成示范园区,重焕老城风采。胡同改造十分复杂,涉及城市环境布局设计,涵盖宜居城市的诸多细节,如雨水采集、路线设计、灯光布置、垃圾回收等均需借鉴非本土文化。此外,微循环方式等的运用尤需引入国外经验。

 

无论是参与建设中华世纪坛一年半急赶工期的夙兴夜寐,还是围绕奥运会各项紧张工作的临餐忘食,陈工身上都体现出清华“行胜于言”的校风。从2008年开始,她在科技中心担任董事长,主管文化创意类的工作。2013年,她转到天竺综合保税区公共开发平台,2014年以相对全职投入精力直至2015年项目终止,2016年她又经调整重返集团,回归企业经营管理。她在歌华的工作范围几乎涉及歌华所有部门,几乎接触了所有业务。在歌华集团的奋斗历程中,她始终胸怀振兴中国文化产业的理想与信念。作为民建成员,她还承担了一些社会职务(区第十二——十四届政协委员),为文化发展事业尽心尽力。在政协会议上,她每年会结合自己的研究,提出文化创意议案,聚焦北京市重点发展方向。

访谈结束后不久,好消息也接踵而来,陈工正式当选为北京市政协委员,我们期待她在参政议政方面贡献更多智慧、做出更大成绩!

 

采访:陈芳  万军  罗志波

撰稿:万军  常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