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9日晚,清华MBA科技创新管理俱乐部【科创读书会】第七期分享如约而至。本次分享的书目是《量子领导者》——商业思维和实践的革命,丹娜·左哈尔著。本次分享非常荣幸的邀请到赵英著老师作为领读嘉宾。本次活动得到了清华MBA同学们以及校外创新领域的感兴趣人士积极响应和参与,腾讯会议以及THU创新学社直播间在线参与本次分享活动的人数共计200余人。

   

本书深入探讨了在量子物理学时代背景下,领导者如何重构思维方式以应对复杂、不确定性的未来。通过对量子力学与现代商业思维的融合分析,作者揭示了传统牛顿式思维与现代量子思维之间的差异,并提出了适应量子时代的领导策略。书中详细介绍了量子领导力体系的构建和动机理论,强调在组织变革中,领导者需要具备自我意识、愿景引导等多重能力。通过案例分析,本书展示了量子思维在东西方文化中的应用,并提出了具体的实践路径。

活动开场后,赵英著老师对本书的作者进行了介绍。丹娜·左哈尔是一位杰出的学者,她在量子物理学和管理学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她的理论为许多企业提供了管理变革的指导,包括可口可乐、沃尔玛和海尔等。同时,她还担任浙江大学客座教授,并在2022年入选了全球50位管理思想家。她的三部代表作《量子领导者》、《量子自我》和《魂商》奠定了她在学科中的领先地位。2024年,她曾受邀参加了清华大学陈劲教授主持的清华管理评论创新管理大会,并发表了主题演讲。

随后赵英著老师对书中的经典观点与内容娓娓道来,探讨了量子领导力和量子企业的相关概念,强调了量子思想在企业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如何将量子思维导入企业中,重塑团队结构,打开创新之门。

以下是赵英著老师精彩分享内容的总结,希望带给大家启发。

量子思想、量子团队及量子企业

英著老师讲述了量子管理学与未来的密切关系,并创造性的将对本书的解读分为三个部分:量子思想、量子团队和量子企业。量子思想是种下新的种子,量子团队是建立试验田,量子企业是打造更好的道场。老师认为,当前中国正面临增长的瓶颈,需要寻找新的增长方式。量子领导力、量子管理学正是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作为管理者,要面对问题,探索解决方案,度过艰难时刻,迎来下一个高光时刻。人类的发展不会因为技术的更迭而停止,一定是往前走的。

组织系统面临的挑战与量子管理学

英著老师讲述了组织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以及如何通过改变思维来解决问题。组织是由人构成的系统,人的思想、目的、动机、价值观和个人偏见都会影响到思维的本质和内容。英著老师还提到了量子系统动力学这一理念,认为人类的组织系统和思维过程反映了量子力学中的系统过程。AI时代最好的管理不再是过去的牛顿式管理,而是量子管理。

量子世界观及其影响

英著老师比较了牛顿世界观以及量子世界观的差异,并进一步阐述了量子世界观对现代社会的影响。量子世界观强调整体而不是部分,强调关联而非分离,强调多种方法而不是非此即彼只有一种好的方法,强调问题而非答案,强调事物的潜力而不仅仅关注当下的表现,强调思想上的谦卑、强调统一性而不是碎片化,强调复杂性而非简单化。此外,量子世界观还有助于帮助我们重建生命和领导力的意义与使命感,帮助现代领导者和企业寻找更深层次的人生价值。

量子领导者与意义追寻

玛莎百货前总经理安德鲁斯通表示,人们普遍满足了生活需求,都在寻找更深层次的意义。生命的意义对于人的精神需求至关重要,当这种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时,生命会变得肤浅而空虚。企业领导者应该关注生命的意义,而不仅仅是追求短期利益。量子理论认为,宇宙大爆炸后产生了量子真空,包含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所有潜能。人们都是宇宙演化的合伙人,应该对自己和他人负责。一个好的企业领导者应该把自己放在整个宇宙的背景下,认识到自己的渺小,并互相帮助合作。

企业管理的量子纠缠过程

英著老师提到,过去的企业往往过于依赖规则和效率,而忽视了企业的真正意义。企业总是被划分为多个小部门组成,如研发、生产、采购、销售等,但实际上,这些部门之间应该存在广泛的交叉互动,形成一个量子纠缠的过程。这种互动可以激发创意,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老师还提到了物理学中的超时空理论,认为世界不仅有一维、二维和三维,还有更多的维度。当一个维度能力弱时,企业应该开发另一个维度,以实现更好的发展。

量子团队管理

英著老师在详细阐述了量子思想的内容之后,进入到了量子团队的部分。通过薛定谔的猫的实验,阐述了量子不确定性原理,并将其与企业管理相结合,强调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要注重过程中的无限次发生的量子变化,每一个量子“个体”都有潜在组团的能力,一个量子组织会努力利用这个机会。老师通过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解释了在量子系统中,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不能同时测量,这启示了企业在招聘和管理员工时,不能只关注局部,而应全面考虑员工的潜力和可能性。在从牛顿式的严格管理到量子式的放松状态的管理转变下,强调每个雇员都具有承担责任的潜力,企业应该激发员工的潜力,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老师进一步通过壳牌公司应对石油危机的案例、星巴克的案例等,说明了量子团队带给企业的无可限量的发展潜力。

量子企业与边缘思考

英著老师通过沃尔沃汽车公司的案例解释了其量子学习模式以及如何通过这种模式走出窘境。量子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是信息的记录者,他们之间可以进行无数的量子互动,从而产生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在沃尔沃汽车的案例中,他们通过重新设计汽车研发流程,实现了从大规模生产到个性化定制的转变。这种新的流程是在边缘上思考的产物,结合了量子生产率和牛顿的生产方式。通过设立多个小组,实现无限时的互动和信息传递,使工程师可以自由地在各个小组之间流动。这种量子互动使沃尔沃汽车走出了窘境,走到了今天。在边缘上思考是一种风险和兴奋并存的状态,既是平静的,又是激越的。企业需要在不稳定中找到平衡,以实现商业利益和保持稳定的目标并存。

在边缘地带生存

英著老师分享到,企业最好的学习者是婴儿,因为他们的大脑天生能够在危险和安全之间保持平衡。互联网公司没有固定的打法,像婴儿一样去抓取最好最适合的东西。未来,人工智能类的企业,或者是新兴科技企业,需要适度地打破稳定,在边缘地带找生存。牛顿管理科学和量子管理科学是不同的,前者注重确定性、可预测性,后者注重不确定性和快速变化。量子管理认为员工是创造性的合伙人,应该注重员工关系管理和价值驱动。量子领导者需要在牛顿式管理和量子式管理之间找到平衡,整合各自的优势来运营公司。

管理范式转变与量子管理思考

在这个部分,英著老师和听众做了一些互动,讲到了以牛顿式管理方式追求量子式管理结果所带来的冲突。听众也分享了读这本书的感受,在过去,伴随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更多的是追求规模和效率,分工越开越细,管理越来越严,但也导致了人被异化为工具,以及切断了彼此之间的量子互动与纠缠,导致了人的潜力的丧失。在AI时代,世界的不确定性增强,管理范式也需要发生转变。我们要接受世界和人是量子的观点,从人的角度重新考虑带团队和管理的方式,努力激发人的潜能和价值追求。

弥合东西方的新思维革命

英著老师提到,我们追求量子式管理,并不代表要完全放弃牛顿式管理,我们需要一个量子的新的思考方式,就是整合东方和西方的模式,达到一种量子的状态,在边缘上思考,探寻更多的可能性。对未来保持一个变化的态度,寻找意料之外的成长,在稳定与不稳定之间达成一个平衡。英著老师进一步通过海尔的故事,讲述了量子管理在海尔的应用。张瑞敏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海尔的转型 实现三种模式的颠覆》。他说我们把每个人都叫做一个能量球。这是量子管理学的创始人丹娜·左哈尔提出来的,她个人认为这是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最大的不同,西方文化往往切割越来越细,东方注重整体性。量子有很多能量球组成,这些能量球会相互碰撞但不会离开,会融合,融合之后又会产生新的事物。

量子物理学、量子领导力、量子领导者

最后,英著老师探讨了量子物理学与量子领导力的概念,以及它们与牛顿物理学的对立关系。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传统的权力领导方式受到了挑战,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人员流失严重。量子领导力则是在不确定性与确定性之间的对弈,需要动态调整。未来,科技主导将逐渐减弱,文化主导将逐渐增强。智能时代就是文化的革命,希望量子领导力能够助力各位今天的听众朋友们在不同的企业创造不同的业绩,丰富自己的生活,打造自己未来的职业梦想高地!

本次分享活动圆满结束,我们对英著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英著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和大量的案例阐释,帮助大家在短时间内领悟了这本书的精华,带给大家无限启发。

清华MBA科技创新管理俱乐部【科创读书会】每月一期,

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读书活动,

更是我们在追寻科技创新的旅程中共同成长的契机。

在这里,我们将深入探讨科技创新管理领域的经典著作、译作,

分享智慧的火花与灵感的碰撞。

每一本书都是一扇通向新视野的大门,

让我们一起步入并徜徉于科技创新管理的知识殿堂,

汲取智慧,启发思考。

期待在每一次的线下或云端相聚中,

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共同交流、共同成长,共创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