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AI技术的突飞猛进,我们已迈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我们的孩子们将遭遇空前的挑战,但同时也将拥抱无限的机遇。那么,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如何在AI时代为子女提供支持呢?

6月23日,在清华大学建华楼,一场主题为“AI时代的家庭教育:如何支持子女及相关行业创业机会”的沙龙活动圆满举行。该活动由清华MBA创业俱乐部携手清华大学脑与智能实验室儿童认知研究中心、MBA人工智能俱乐部以及MBA亲子俱乐部共同策划。此次沙龙特别邀请了清华大学心理学博士、清华大学脑与智能实验室儿童认知研究中心研究人员高杨女士,她深入探讨了家长应如何培养孩子以适应日新月异的AI时代,为与会者带来了深刻的洞见和实用的建议。数十名清华MBA同学参与此次讲座,其中不乏小有人气的育儿博主、心理学领域从业者。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讲座还吸引了数名小朋友的参加,这场关于AI与家庭教育的讨论,无疑也在他们的心留下印记

图:高杨女士精彩分享

1.与孩子的对话:AI对人类的取代问题

职业光环之下,高杨女士还身兼另一重身份——一位11岁孩子的母亲。而今天的主题分享,便她与孩子的一段对话开始。某日,孩子好奇地问道,在这个AI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究竟还有哪些职业是AI无法涉足的。面对这个问题,高杨女士并未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先吩咐孩子去关上家里的窗户,待他完成后,再继续这场讨论。当孩子关上窗户,回到母亲身边寻求解答时,高杨女士微笑着揭示了答案。她告诉孩子,刚才他关窗户的那一连串简单动作,对于AI而言却是极大的挑战。这恰恰体现了著名的“莫拉维克悖论”:有些事情对人类而言轻而易举,但对AI来说却难如登天比如,理解我们的情感和意图。然而,也有一些对人类来说错综复杂的问题,在AI眼中却可能变得迎刃而解,尤其是那些规则明晰、能够通过海量数据进行训练优化的问题,例如棋类游戏。

2.AI时代下,应该培养怎样的孩子

在上述对话的启发下,高杨女士引领我们深入探讨了一个问题:在AI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应当培养孩子怎样的品质?她精炼地提出了两个关键词:“独特”与“协作”。正如斯坦福招生官 Richard H.Shaw所说:“每一个课堂就像一个交响乐团,需要其独特的组合和声音;我们的目的是营造一个和谐而多元的环境。” 在此,独特意味着为孩子找到那件最能发挥其个性的“乐器”,而协作则是教会他们如何与大家携手,共同谱写出美妙的乐章。

说到“独特”,我们必须认识到,在规则明确、重复性高的任务中,AI往往能超越人类。但人类的独特思维和创造力,却是AI难以复制的瑰宝。我们拥有产生前所未有想法和解决方案的能力,这是我们在智能时代不可或缺的优势。为了呵护和激发这种独特性,家长们应给予孩子广阔的试错空间。尽管初步尝试可能显得笨拙、低效,甚至无果而终,但孩子们在反复的试错中会汲取深刻的经验与教训,通过实践验证和修正自己的假设,从而磨练出出色的解决问题能力。这种亲身体验带来的成长,远胜于任何纸上谈兵式的教育。

再谈“协作”,高杨女士引用了“合作养育假说”,强调人类之所以比类人猿更为聪慧,或许正是因为我们拥有悠久的合作传统。学会与人和谐共处,不仅是提升智力的关键,也是维护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为了强化这一点,她提倡通过团队项目、集体活动等多样化的形式,来培育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值得一提的是,高杨女士身体力行,每周末都会抽出时间带孩子参与共育项目,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探索与合作。

3.家长与孩子的高效沟通

对话是家长与孩子之间至关重要的交流渠道。通过深入的对话,我们能够洞察孩子的思维与需求,进而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引导。同时,向孩子传递我们的信任也至关重要,这将使他们在应对挑战时更加自信坚定。《父母的语言》一书中揭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现象,在4岁之前,来自较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孩子,相较于来自较高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孩子,会少接触到约3000万个词汇。这一词汇量的差异与孩子日后的学业成绩和自控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我们不仅要关注与孩子对话的“量”,对话的“质”同样至关重要。高杨女士介绍了妈妈哲学韩谨老师对日常对话的五种分类模式,值得每位家长深思。大家不妨想想,自己通常采用的是哪种对话方式,又该如何提升与孩子沟通的质量。

蜜汁对话:鼓励式的对话,如“我很爱你!”、“我很信任你!”

塑料对话:没有太多营养和态度的日常对话,如“你吃饭了么?”

钢铁对话:命令式的对话,如“还不快去写作业!”

琥珀对话:俗称讲道理,是对孩子的经验传授。

哲思对话:与孩子更为平等的探讨,如“你怎么看待……?”

4.追根溯源,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

接下来,高杨女士引导大家分组进行了“追根溯源”的活动。在这个环节中,大家回顾了自己的成长土壤、与父母的相处方式,以及那些在成长道路上磨砺出的、至今仍深深影响着自己的能力。

同学们分享的成长环境大体可归为三类:一是纯放养型,这种自由成长的方式在80、90年代尤为普遍;二是严格计划型,往往出现在如军人、教师等家庭的严谨教育环境中;三是形散意不散型,即平日里给孩子充分的自由,但在关键时刻会给予必要的引导和把控。尽管我们的成长背景各异,但今天能相聚一堂,恰恰证明了人类对环境具有出色的自适应能力

图:分组讨论,追根溯源

5.答疑解惑

同学们与高杨女士就孩子的培养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我们选取其中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与大家分享。

(1)是应该鸡娃还是躺平?

高杨女士并不鼓励纯躺平式养娃,也不推荐跟风式的鸡娃。她建议大家提前思考希望娃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以终为始,再思考目前应该着重培养孩子哪方面的能力。

(2)听说电子游戏可以让孩子变聪明,那我们应该鼓励孩子玩游戏么?

高杨老师认为,我们在任何项目上投入时间,都会让孩子看起来在这个方面显得比较擅长。孩子玩电脑游戏显得聪明,只是因为在这个领域投入了大量精力,牺牲了在别的方面投入的时间。因此,高杨女士并不鼓励为了让孩子变聪明而玩电子游戏。

(3)推荐书单

对于关心育儿理念的家长,高杨女士推荐了《妈妈是什么》、《何以为父》、《游戏天性》三本书籍。

图:MBA同学踊跃互动

6.参观实验室

沙龙结束,高杨女士带领家长和小朋友们参观了清华大学脑与智能实验室,此次交流活动圆满结束。

图:参观清华大学脑与智能实验室

总之,在AI时代,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来面对技术的变革,积极支持孩子的发展,让他们在独特性和协作能力上都能得到提升。同时,我们也要注重与孩子的对话和沟通,帮助他们在这个时代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


图:与会人员合影

高杨女士简介

清华大学 心理学博士

清华大学脑与智能实验室儿童认知研究中心 研究人员

斯坦福大学 访问学者

11岁孩子的母亲

中国儿童中心首届家庭教育宣传周 演讲专家

妈妈哲学-哥大项目主要负责人

研究领域:认知科学、人的智能 vs. 人工智能

清华MBA创业俱乐部简介

清华 MBA 创业俱乐部由清华 MBA 教育中心直接指导,清华经管学院副院长何平教授为指导老师,联合清华 x-lab 资源,邀请学校知名老师、校友、各行业各领域资深专家担任创新创业导师、顾问,致力于更好的服务清华创业者和对创业感兴趣的同学。创业俱乐部将通过举办各类活动,包括创业者沙龙、创业大讲堂、校友企业参访交流、创业赛事、BP 打磨、创业实操知识体系普及、投资和人才对接等,同时打通清华 MBA 学生与 EMBA、清华各其他院系、清华各科创社团的相关项目和人才对接,为创业实践者提供更好的资源链接平台,为清华 MBA 培养产业和科技创新创业的未来领导者做出更多贡献。

文案 | 樊晶菁

素材 | 苏彦玲、吴国伟、方坤、樊晶菁

责编 | 吴国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