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新兴技术探究》课程是依托清华百年积淀,秉持跨学科理念,为清华MBA学生精心设计、量身定做的一门研讨课。课程突显与大学的融合优势,涵盖知识、方法论、为学为人三个层面,由各院系的知名教授引导MBA学生领悟清华人文历史,探寻科技前沿新知,把握学科交叉的时代脉搏,融汇人类通识智慧,共同铺设管理创新的未来之路。

课程回顾:尽享学科交叉的丰富课程

2013年5月17日,首场《清华新兴技术探究》课程在清华经管学院开讲。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刘静以“先进医疗健康技术产业化研讨”为题,介绍了医疗与健康的关系、医疗的技术背景、先进医疗仪器工业的现状、问题、产业意义以及未来发展前景,内容还广泛涉及医疗企业创新的思考、服务社会机制的形成、技术与市场诸要素之间的关系、各种专业之间协同综合的重要性、企业家与高校实验室相结合的必要性以及企业家承担社会责任等问题。还包括微创医疗技术的应用、医疗融合及产学研相结合的前景等精彩内容。课程的首讲获得成功后,又有一系列专题陆续推出,强烈吸引了MBA学生。比如,工业工程系卢达溶教授讲解“课程主旨和清华故事”,自动化系吴澄院士主讲“重构产业格局的新技术、新趋势”,工业工程系顾学雍教授解构“产品开发的分布式工作流及数字化工具”,航天航空学院李路明教授阐述“脑起搏器的研发和产业化”,工业工程系顾学雍教授探索“跨学科系统集成设计挑战”等。


参观全校一流实验室

《清华新兴技术探究》课程的一大亮点是实验室参观。2013年5月18日,MBA学生在课程责任教授卢达溶老师的引导下,参观了清华热能系实验室火电站的发电模型、试验台和分析测试室,由热能系两位老师专门做全面介绍。同学们充分了解了火电发电过程、清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清洁燃硫技术”等,更激发了他们对经济增长、国计民生与节能减排、变废为宝等环保效能问题的哲学思考。课后,同学们还浏览了“地质之角”、水利系的亚洲第一大泥沙实验室、王维国先生纪念碑、“三一八”烈士纪念碑、以及西南联大纪念碑等清华著名科技人文景观。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们表示《清华新兴技术探究》不仅是一堂难忘的大学融合课程,更是难得的创造性学习体验和发人深思的思想盛宴。


2014年《清华新兴技术探究》课程的参观环节愈加多样化。7月5日,MBA新生们集体前往位于清华大学东门内西侧的清华信息科学技术大楼(清华大学FIT楼),参观了国家级工程实验室(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网络运行中心),聆听信息网络工程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李翀老师做主题为“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及应用”的报告。李翀老师详细讲述了2003年开始研发应用的下一代互联网技术(IPv6)的概念含义,系统介绍了下一代互联网在教育网络中的应用情况和未来前景,分析了如何进一步推进下一代互联网的国产化步伐,并在未来全球战略中抢占先机,使国家互联网战略居于国际领先地位。他说,清华下一代互联网面向国家信息化建设需求,承担战略性、前瞻性重大项目,为国家信息前沿研究和科技进步贡献着力量。下一代互联网运行中心的参观活动也被称为“科技之旅”。

在“艺术之旅”中,MBA新生们前往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清华大学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副主任杨静老师引导下,参观了中心下设的几个实验室。在印染工艺实验室,新生们了解到以手工印染为主的蜡染、轧染、丝网印、数码印、天然植物染色等各种工艺技术、程序及设备等,亲眼目睹了核桃皮、藏红花、姜黄等天然原料。在纤维艺术实验室,新生们理解了广义的纤维概念,考察了材料应用的丰富性,浏览了世界上最大的手工织机、与纳米技术相结合的前沿技术、繁复的传统针织工艺以及刺绣机器和相关设计。他们还参观了玻璃工艺实验室、研究生的创新课程《男装数码印花》、与东京艺术大学合办的纤维艺术作品展,并合影留念。清华大学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为校级实验教学中心,是清华一级实验室、全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下设20个实验室。实验课程融入教学、以实验教学为主是美术学院的一大特色,由于实验室与课堂合二为一,因此师生的全部作品既是课堂的作业,又是源自实验室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