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新闻


2025年4月26日,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可持续社会价值研究院院长、清华经管学院领导力研究中心主任杨斌教授做客“清华MBA名师论道”系列讲座,在清华大学114周年校庆到来之际,为清华MBA及其他项目学生和校友带来一场“大学的窘境与革新”主题讲座。

杨斌教授

本次名师论道活动由清华经管学院副院长徐心教授主持,200余名学生和校友在现场聆听了讲座并参与讨论。

徐心教授

杨斌教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清华大学建校以来院系发展的历史,并在校庆之际表达了对前辈教授的敬意,随后与大家分享了著名管理学家、教育家克莱顿·克里斯坦森的遗作《大学的窘境与革新》。基于此书,以“什么是大学?”问题为引,杨斌教授介绍了现代大学的主要特征,分享了全球大学学科设置、管理制度以及发展策略的源起和演进,提出了现代大学正遭遇的“不得不为”的内部窘境和可能“被革新”的外部困境及压力,进而提出“存在是否即是应当”、“一贯如此是否便是理当”的思考题。

在创新和变革两个不同的挑战里,杨斌教授希望大家能够结合自己在商学院的学习和行业经验,厘清“新”与“新型”的差别,并对变革所面对的被动性和创新的偶然性有所思考。关于创新,杨斌教授通过克莱顿·克里斯坦森经典的颠覆性创新模型,再次带大家回顾了颠覆性创新不是“为满足客户越来越挑剔的要求不断进行产品性能的改进和完善”,其要素是“改变原有技术发展路径的创新。它不是向主流市场上的消费者提供性能更强大的产品,而是创造出与现有产品相比尚不足够好,但又具有不为主流市场用户看重的性能的新产品”。同时,杨斌教授还强调,变革往往是某种应然使然,当组织面临某种压力时,外部力量确实可以推动内部变化,但“大多关键创新带来的全局性和历史性影响都非当初计划和预料的”,即具有偶然性。

关于创新思维,杨斌教授还提出,需要通过“祛魅”以达成创新。通过“learn”可以学习借鉴,但更重要的是需要带着“unlearn”的批判性思考,去刻意忘记既有的路径和经验,保持独立性和主体性。因为创新要找准自己的基因,要有独特性,这样才能有生命力,最终达成使命。

在本次讲座中,杨斌教授从对现代大学窘境的分析,到革新的压力及创新路径和思维的解析,延伸至当今商业领域正在面对的类似困境,并寄语在场的校友和同学要敢于、长于思考那些多年后会被历史学家提及但眼下往往被大众和媒体所无视的问题。

活动合影

清华MBA名师论道

“清华MBA名师论道”是清华MBA教育中心自2013年4月起专门为MBA学生、校友定期开设的系列讲座课程。每堂课都邀请一位清华MBA名师讲解管理新知,剖析时政经济,分享智慧心得,并进行互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