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欧梓澄(国际MBA项目学生助理) 图 / 宜信
4月25日晚,宜信CEO唐宁正式受聘为清华经管学院2011级国际MBA企业家导师,聘任仪式在清华经管学院舜德楼举行。清华经管学院MBA中心常务副主任毛东辉、MBA教育中心国际项目部招生推广总监马嘉等老师和2011级国际MBA同学出席聘任仪式。

毛东辉老师为唐宁颁发聘书
聘任仪式上,清华经管学院MBA中心常务副主任毛东辉老师为唐宁颁发了聘书。唐宁发表了主题为“金融创新与创业——我的生活方式”的演讲。在演讲中,结合多年的创业投资及创业实践,唐宁指出“竞争”是商业环境中企业和个人时刻需要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面对竞争,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有可能创造企业的竞争优势,保持领先。宜信的发展,创新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创新是企业高成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DNA。
唐宁被称为“尤努斯的中国门徒”,于2006年创立了宜信——中国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P2P(peer to peer lending)小额信贷平台。清华-MIT国际MBA项目是由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和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学院合作开办的MBA项目,邀请像唐宁这样的优秀企业家担任导师是该项目的一大传统。此外,清华-MIT国际MBA项目还与企业家导师所在的公司保持着长期、多方面的紧密联系。
结合多年投资和创业的经验,唐宁提出了在中国商业社会生存和发展的三大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是“竞争”。 “竞争无处不在,但在中国尤为激烈。比如今天晚上,清华经管学院同时邀请了多位来自商界的重量级嘉宾在不同的教室开讲。那么,我也在面临激烈的竞争。只有努力做好这场演讲,才能保证你们还会成为我的‘回头客’!”当晚,唐宁幽默风趣的演讲不时获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持续创新”是唐宁提出的第二个关键词,也是整场演讲的重点。他指出,广至商业模式:从首创P2P信贷服务,到拓展B2P(business to person)业务,发展到现在的“普惠金融+财富管理”的模式;小至最低借贷额度以及利率的设置,一路走来,宜信正是通过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进行源源不绝的创新,来获得和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
最后一个关键词是“双底线”。“商业成功要与社会责任结合起来,用商业模式托起社会公益梦想。”唐宁认为,目前宜信“普惠金融+财富管理”的商业模式达到了“三赢”(win-win-win):客户满意、企业成功和有需者受惠。
唐宁还提到市场、模式、团队是判断企业成长性的重要因素;行业趋势、企业文化、双底线价值观(“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领导力开发、团队建设、持之以恒是MBA职业发展的关键要素。高成长企业是MBA职业发展的新蓝海,为同学们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同学们可以在创新中高速成长。宜信已经有20多位清华、北大、长江商学院等MBA,在企业发展中承担重要的管理职责和业务职责,将个人成长与企业发展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唐宁与2011级国际MBA同学们交流
随后的互动环节中,同学们提出创业、创业投资、职业发展、工作生活平衡等问题,唐宁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与人生感悟与同学们进行了分享与交流。
清华经管国际MBA项目是清华经管学院与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学院合作开办,为全球精英“根植中国,面向世界”提供的国际MBA项目,注重培养学生国际化的领导能力。邀请优秀企业家担任企业家导师是商学院的通行做法,对提高同学们的实战经验和思考很有帮助。最后,唐宁表示很高兴成为国际MBA班级的一位成员,期待未来与同学们更多交流与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