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下午,“2013清华大学商学院——政治经济与法律”主题讲座首场在清华经管学院舜德楼302成功举办。北大法学院国际公法专业博士研究生、英国剑桥大学劳特派特国际法中心(LCIL)访问学者罗欢欣应邀以“战后琉球的法律地位与钓鱼岛主权”为题,为清华经管学生带来历史与法律学术领域的研究成果分享。

钓鱼岛争端自1960年代末爆发以来,中日双方都坚持钓鱼岛列屿为各自的固有领土,互不相让。自日本强行推出所谓的钓鱼岛“国有化”政策以来,钓鱼岛局势持续紧张。近日,日本又爆出石垣市政府“申遗”事件,再次引起了世界华人的忧愤情绪。
自2005年开始,在《环球时报》《世界知识》杂志、香港《亚洲周刊》等报刊上,以及凤凰卫视节目中,陆续出现对琉球(冲绳)地位的质疑,并呼吁将钓鱼岛问题放在琉球的框架下解决。但是,琉球的法律地位究竟是怎样的呢?一直以来,这个问题被视作“谜案”或“悬案”,传媒报道的刻意渲染更是给琉球问题笼罩上了扑朔迷离的色彩。
罗欢欣的博士论文题目为《国际法上的琉球地位与钓鱼岛主权》,对琉球的法律地位与钓鱼岛问题展开了专门的学术研究。此次讲座的内容是她博士论文的一部分。

在讲座中,罗欢欣通过对战后历史的认真梳理,结合国际法的专业理论,对琉球的法律地位这个被视作“悬案”的难点问题进行了法律的定性分析,提出日本对琉球缺乏合法权源,琉球人民应该享有民族自决权等观点,同时对日本在钓鱼岛主权立场上,以琉球为依托的战后论据进行了分析和回应。

讲座结束后,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北京大学法学博士李赞,清华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雷中行(台湾)两位点评嘉宾分别从中国大陆和台湾的角度分享了各自的见闻和看法。此外,主讲人和点评嘉宾还与台下同学进行了问答互动。


“2013清华大学商学院——政治经济与法律主题讲座”由清华大学MBA教育中心主办,清华MBA法律俱乐部筹委会承办。首场讲座吸引了40余人参加,取得了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