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新闻

 决战五百小时—— 

2014清华MBA新生入学导向活动之小微企业助力计划参与纪实

    今日就启程吧,

    昂首迈向远方。

    感谢昔日所有的疲惫和痛苦,

    我们终将站在胜利的顶峰。

(文:2014P4班 何婷婷)201492日是清华大学开学报到的日子,也是在这一天,我们正式开启了清华MBA生活——参加为其近三周的MBA新生入学导向活动。入学导向活动有一个项目几乎贯穿全程,那就是清华MBA和宜信公司合作创办的小微企业助力计划。该计划是让MBA学生通过与小微企业交流沟通,了解小微企业实际运营中的困难,并免费为企业提出咨询解决方案,体现清华MBA主动服务社会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这个项目,对于我所在的入学导向9队来说,则是经历了一次传说中的逆袭。

话说入学导向9

我所在的入学导向9队是一只男女比例略有失衡的团队,也是一只成员在外地工作比例颇高的团队。在决赛开始前一周的户外拓展中,我们在以身体对抗为主的竞技项目中表现很不好。人数少,身体素质差,9队最终大比分落败于其他团队。大家都说,和优秀的人一起奋斗是一种幸福。但是失败对于这样一群人来讲就是如鲠在喉。难以吞咽的自责让每个人在户外拓展的回程途中都很沉默,这时我只能说,幸福离我们很遥远。然而峰回路转,这个“先天不良”的团队寻找到了下一个可以证明自己的机会。

期中报告:912

经过一周多的实地访谈、用户调研和行业研究,制约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的关键问题已经逐渐明朗起来,但我们还是没能在纷繁复杂的线索里找到最恰当的解决方案。对于一款移动应用产品而言,用户的导入、留存和活跃就是一条完整的生存的通路,为每个指标选择当下市场环境中最恰当的策略选择有可能让它做到行业第一,但是选错了也有可能让产品失去增长机会,甚至丢掉现有的指标水平。已经到了期中报告提交的日子,由于没有确定最终的方案,团队只能稍稍整理了一些工作思路,按照要求提交了一份期中报告。

初赛:917日晚

今年北京的秋天冷得格外早,对于晚上11点还坐在舜德楼大厅里写报告的项目成员而言,除了让自己飞快的打字,大家也很难有其他可以暖和一些的机会。在过去的几天中,傅思源和我组织团队对期中报告中备选的几个策略价值进行了严肃的、反复的讨论。最终,我们决定从价值链的关键环节下手,参考行业成功经验、综合多家标杆产品特性,最终确定了项目解决方案的三个核心方向:产品按需精细化拆分(用户留存)、社区粉丝经济运营(用户活跃)和营销渠道拓展(用户导入)。1159分,当方案初稿被从邮箱发出去的那一刻,我只能祈祷最后的判断评委的方向没有太大偏差。只要方向基本正确,我们就能达到初赛门票。

决赛倒计时2天:918

白天在公司的工作一如既往的快节奏,尽管自己并没有太多时间去想初赛的结果,但我知道马密棚和柳金京一直在网上刷着学校的通知。在初赛前的实地调研和用户访谈中,他们投入了大量时间做数据收集和分析工作,难得的企业实战经验让两个队里最年轻的伙伴投入了非常多的精力,也异常渴望出线。当晚8点多,我们知道9队的初赛方案进决赛了。高兴之余,也有一丝焦虑,因为这时距离决赛仅剩1天。从最终比赛规则上看,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做的是把初赛的材料做减法。因为决赛的方式是PPT展示和演讲,这条规则本身就暗示了展示内容不是一份行业研究报告,而是商业问题的解决方案。这天晚上团队的微信群是沸腾的,从展示逻辑到讲解重点,大家都在竭力为初赛方案提供各种优化建议。而我的压力也开始变大,因为这晚大家已经定下来决赛方案的讲解人是我。我将要代表的是这18个对于过往失败有着强烈征服欲望的优秀伙伴。

决赛倒计时0.5天:920

比赛前,我们根据讲解逻辑对展示材料做了最后的调整,整个团队也陪我从头到尾练习了两遍。Coach刘向东这时提供的帮助是最大的,就在我纠结如何讲解材料的时候,他却告诫我要忘掉材料,尝试用分享的心态去和大家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本身就是我在互联网的从业经验和对移动端商业模式理解,它既是PPT背后的逻辑,也是所有分析、判断和战略选择背后的那个为什么。我需要讲的,重点是在展示材料之外的那条线索,而展示在PPT里的,是所有结论。

决赛:920

我站在台上,看见赛场尽头的Coach和我比划了一个还剩一分钟的手势,于是迅速开始收尾。在介绍完团队和感谢到场的各位来宾之后,请各位评委提问的最后一个字脱口而出的一瞬间,比赛结束铃声刚好响起。台下一片惊诧,时间把握的刚刚好。接下来的评委提问环节进行的很顺利,刁钻尖锐的评委们问的不是我们赛前已经准备过的话题,就是我们可以用行业经验和业务知识来应对的问题,最终,评委并没能从分析和方案本身找出我们的弱点。下场的时候我知道,我们应该可以进前三。

结果出来后,入学导向9队沸腾了,因为在小微企业助力计划管理咨询大赛中我们拿了唯一的冠军,是冠军!

从低谷到山巅,我们用了两周多的时间。每天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团队里的每个人都在用尽全部气力向着相同的目标狂奔。就在最后冲刺的那一刹那,我相信无论是否站在决赛的舞台上,团队里每个人的内心都是幸福的。因为所有被压抑的痛苦都在那一刻被飓风击落,我们所有努力付出都化作了真实的结果,一个很不错的结果。

尾声

922日,2014清华MBA新生入学导向活动落下帷幕。但这远远不是结束,甚至不是结束的开始,这只是开始的结束……清华MBA带给我们的,将会更多更多。

关于团队

在这里,必须要感谢入学导向9队里的每位团队成员:傅思源(14P3)、柳金京(14G)、马密棚(14G)、何婷婷(14P4)、张洋洋(14P5)、李政炫(14G)、臧文轩(14P3)、郑少澜(14P3)、孙大千(14P2)、赵婷(14P2)、李军涛(14P1)、刘力(14P1)、万蕾(14P2)、刘湘祁(14P3)、王金峰(14P4)、何兆波(14P1)、王溯(14P4

关于我

清华2014MBA,百度(Baidu)搜索服务群组(SSG)联盟业务策略&产品运营策略资深分析师。曾从业于某教育培训行业负责业务战略分析和规划工作。热爱互联网和教育行业。未来非常看好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结合点的创新商业模式,期待在互联网行业中成为有洞察力、会讲故事、能顺应大势的卓越管理者。

关于小微企业助力计划

其实,在整个比赛中,25支新生团队都竭其所能,对匹配的小微企业进行了全方位分析,并提供了精彩又切实的优化方案。无论是红孩子的O2O经营模式提升还是宇宙卷饼的餐饮连锁拓展方案,2014MBA精英们让参与企业和比赛评委感受到了来自各行各业的专业力量,以及清华MBA的优秀。同时,小微企业助力计划连接了清华MBA同学与现实商业环境中的企业,不仅让新入学的同学们在真实的商业战场中实践了一把,也为小微企业本身提供了一个独立、独特的观测自身业务运营的机会,更充分地体现了清华MBA的企业社会责任感。今年入学导向中的这一活动安排,既让同学们在开学前热了身,又让我们了解到真实商业环境中的决策远非课本上的知识那么简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是硬道理。

后记

924日晚,针对比赛中提供的方案,我们入学导向9队和精灵在线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的五位高管进行了深入沟通。合作方对于我们所提出的产品优化、用户运营以及渠道推广方案都给予了非常积极的肯定,并和团队成员针对产品优化方向的详细方案、用户激励的具体方式以及渠道推广和产品指标提升的时间安排进行了更深度的交流。方案之外,对于后续产品的经营范围和可能的拓展空间,大家也进行了创新式的探讨。精灵在线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的高管们对于大家为百思不得姐产品提供的独立的观察视角和跨行业的洞察力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并邀请入学导向9队的同学们未来一起伴随产品和企业共同成长。

附:

    “培养工商管理智慧,助力小微创新创业” ——小微企业助力计划是清华MBA新生入学导向活动的环节之一。该计划由清华MBA教育中心和宜信公司联合发起,今年是第三年在新生入学导向环节实施这个计划。

今年的小微企业助力计划进一步加强了项目运营期间的沟通和协作,在总结往年经验的基础上,2014年小微企业助力计划做了如下优化:

1多方合作,扩大影响

面向社会各界进行企业招募,包括清华校友和X-Lab创业企业。

2、全程跟踪,保证沟通顺畅

事先了解企业商业模式和管理痛点,细化咨询问题。每5个工作日与案例企业进行回访,督促学生咨询团队和企业客户有效沟通并及时反馈咨询成果。

3、挖掘故事,深度传播

围绕参与学生和案例企业感受进行深度挖掘,报道活动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