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5日—6月2日,《高端金融实务研讨—创业金融》课程举办。这是由创业金融高端人士主讲的投资业界课程,也是清华MBA的学分课程(1学分)。共计授课四次,依次为:《如何获得投资》、《互联网投资》、《全球化投资》、《创业公司的融资与上市》。主讲人分别为软银赛富投资基金合伙人羊东、蚂蚁金服副总裁韩歆毅、复星昆仲资本管理合伙人王钧、普华永道合伙人王威。课程每次4个学时,采用受邀嘉宾讲授与学生互动的授课方式。
在《如何获得投资》课上,羊东老师提出创业投资框架的PMRP模型,即产品、模式、路径、人才四要素模型。产品(Product)是立足于理解需求,解决需求问题;模式(Model)是以“第一宇宙速度”快速推送项目平稳运营的关键;路径(Road)是走向模式、实现愿景的必由之路;人才(People)是寻求塑造深入、执着和灵活的素质,以形成团队核心“技术和执行力”。同时,羊东老师揭示了能力圈、原点与风口的辩证关系,指出创业的关键在于“不超出极限地扩大能力圈”以“等待风来”。他还举例说明成功模式的竞争优势,如“小众强需求优于大众弱需求”、“商业模式决定发展高度”等。课程促发了一系列思考:创业金融在融资对象、支持重点、金融资源布局等方面有哪些作用;在融资成本、供求关系、资金风险等方面,创业金融产品的价格决定因素是什么;创业金融如何通过PMRP四要素降低成本、控制风险,并完善关键流程打造核心竞争力等。
在《互联网投资》课上,韩歆毅老师提出了围绕金融概念的“渠道”、“数据”、“技术”三位一体模型。从渠道上看,金融机构作为中介,连接投融资双方;从数据上看,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大量应用,提升了数据搜集能力,不断打破信息不对称;从技术上看,互联网金融的交易成本远低于传统金融。同时,课程也促发了中国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转型、变革所产生作用与影响的思考。特别是,促使金融业在网络银行、在线支付、大数据管理等领域发生转型。最后,韩歆毅老师也提到,互联网是一种媒介和渠道,技术也只是辅助手段,金融产品的核心仍是风险定价。
在《全球化投资》课上,王钧老师的授课主题是国际VC、PE巨头的本地化竞争路径。他从自身的投资经验出发,重点介绍了一些海外投资的项目发展情况,包括目前中国企业大量走向海外的趋势、在海外投资的企业特点、行业特征以及实施战略。从中可以看到,企业“走出去”的方式途径千差万别,创造出了多种多样、行之有效且各具特色的海外投资模式。课程还生动展现了当今全球股权投资的新潮流,包括中美在创投及IPO的合作共赢、以色列全民创业创投的热情等,颇具启发性。
在《创业公司的融资与上市》课上,普华永道合伙人王威老师分享了VIE架构。随着国内相应投资制度的完善、创业板的成熟、新三板的建立,也为VIE架构下相应公司的回归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帮助和便利条件,同时也为国内投资者分享其成长收益提供了渠道。课程主题虽是VIE架构,但更从财务、法律等角度讲解了公司融资后的架构搭建,包括VIE的海外结构、税务专题、中国纳税人概念等内容。课程也促发了VIE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后续发展的思考,如VIE与造壳模式、VIE 与 TMT 产业、VIE与政策法律以及从VIE看金融制度的创立与改革等方面。
本次举办的《创业金融》课程涵盖全球化投资、国企改制参股与控股、互联网投资、风险投资的管理运作等多个主题,紧跟时代潮流。课程内容丰富,还涉及了挖掘“点”需求、专注细分领域、与天使投资人沟通、创业瞄准国际市场、P2P与众筹等诸多方法、技巧。通过本土机构投资人分享投资经验和投资成功案例,让学生对当前热点投资项目及投资流程有充分的了解,为未来加入投资机构或个人创业投资做好准备。MBA2014 P2班的赵堃亮同学表示:“课程提供了丰富信息,拓宽了自身视野,也为将来从事金融投资或创业融资等领域的工作夯实了相关基础。”2014P1班的孟鹍同学称:“《创业金融》是一门紧贴经济前沿、契合时代气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好课!”2014 P3班的季清同学说:“课程帮助同学们了解市场环境,把脉创业金融要点,了解创业融资的关键环节,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同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学有所思、学以致用。这是一门深具启发意义的课程。” 更多地邀请业界资深人士走进MBA课堂,进一步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将是清华MBA项目未来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