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新闻


8月10日,清华大学第26次教育工作讨论会“交叉学科人才培养设计”专题研讨会在清华经管学院舜德楼418举行,经管学院、集成电路学院、电子工程系、临床医学院、碳中和研究院、社会科学学院等培养院系和研究生院、教务处、科研院、文科建设处、人事处、发展规划处等相关部处代表80余人,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参加会议。会议由经管学院副院长徐心主持。

 

首先,研究生院副院长吴烨致辞。他表示,交叉学科人才培养设计专题研讨会是清华大学第26次教育工作讨论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正进入一个转折性周期,今年是学科专业建设的大年。教育部即将发布新版学科专业目录,其中核心变化之一即交叉学科在新版目录中有非常重要的体现。在学科规划和建设方面,交叉学科和学科交叉将成为重要的增长点。希望今天的研讨会在集思广益的过程中,推动接下来交叉学科更好的发展。 

1.主持与致辞_副本.jpg

徐心(左)、吴烨(右)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交叉工作委员会主席杨华中围绕“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对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启示”做主题发言。在交叉学科的定位方面,他强调,交叉学科的关键在于“融合渗透、融为一体”,指出“交叉学科不是简单的学科交叉”、“工程性是交叉学科的基本属性”、“以行业需求和关键问题为牵引开展交叉学科研究”。他就清华大学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中如何引领交叉学科的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集成电路学院院长吴华强的发言主题是“集成电路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思考与初步实践”。他指出,集成电路交叉学科人才培养要与全校各相关院系相关学科联手培养;集成电路的特性决定了和产业深度融合才能真正解决国家面临的问题;另外还要有完善的条件保障,包括平台、机制等;最后各方面需齐心协力,共同探索清华集成电路交叉人才培养之路,引领我国集成电路交叉人才的培养。


2.杨华中与吴华强主题报告_副本.jpg 

杨华中(左)与吴华强(右)作主题报告


电子工程系系主任汪玉与经管学院副院长薛健共同做“未来科技项目院系交叉培养”的主题发言。汪玉表示,第一,电子系的学科属性决定必须发展交叉学科;第二,与经管学院的合作十分有助于电子系整体学科的生态建设,推动与电子信息相关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第三,交叉学科离不开关系和价值体系,关键要思考如何让更多老师参与其中。


随后,薛健具体介绍了“未来科技项目”,她分享说,项目始自2018年,旨在为国家培养科技型的战略企业家,目标人群为中国制造的领军者、科技驱动的创始人、转型升级的企业家及创新领域的投资人等。项目于2021年完成全新升级,与清华大学多个院系合作成立“10+1”联盟。


3.汪玉与薛健主题报告_副本.jpg


汪玉(左)与薛健(右)主题报告 


临床医学院院长助理、精准医学研究院副院长何作祥分享了“临床医学交叉人才(硕士)项目”,详细介绍了项目的组织架构、设计思路、项目特色、课程设置、指导导师、支撑条件、招生情况、运行情况、发展探讨等方面。从办学初衷到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包括双导师制、证书项目、研究中心等方面,努力实现教学与科研的深度融合,在交叉学科人才培养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经管学院数字经济专业硕士项目学术主任刘潇详解了“数字经济专业硕士人才培养设计”。她分享了经管学院携手社科学院推动数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广泛研讨、扩大数字专业人才培养的远大志向、共建校内交叉学科的深度合作,同时还介绍了具体培养方案及立项准备情况。


4.何作祥与刘潇主题报告_副本.jpg


何作祥(左)与刘潇(右)主题报告 


在自由研讨阶段,碳中和研究院副院长孙炘结合“碳中和系统科学与技术”交叉学科谈了交叉学科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她认为交叉学科重要的是把多个学科的知识融合融会形成新的学科范式,如何调动相关院系的积极性,如何促进相关学科教师的交流、互动以及如何统筹调配资源、重构学生的培养体系等等,都将是未来需要系统思考解决的问题。研究生院专业学位教育办公室主任连彦青从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的角度,分享如何理解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关系。经管学院副院长何平结合计算机与金融双学位本科项目在交叉培养过程中的实践,提出交叉学科人才培养需要平衡社会分工日益细化和交叉融合日益频繁之间的矛盾,区分内容交叉和方法交叉,既要设计规划交叉也要允许自主交叉。


文科建设处副处长刘晗分享了三点体会。一是培养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源自现实需求:真实世界的问题从不按照学科划分;二是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长远基础在于通识教育和通专融合;三是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促进文理工教师的交流融合。发展规划处副处长、学科规划与建设办公室副主任王晶认为,要从学科的知识和组织这两个基本属性出发,看待交叉学科的人才培养。


人事处副处长、人才资源开发办副主任张强,连线分享了三点建议与体会,一是要创新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的管理机制;二是建设世界人才高地和创新高地,同时也要有一个流动的机制,需要交叉的机构,吸引大量一流的学者;三是建议加强公共学术交流空间的规划。经管学院教授陈涛涛线上参加研讨。她认为交叉学科与当前国际国内大形势直接相关,需要来自于现实需求,而现实需求本身无法直接划转到某系和某系交叉,希望能够建立一个灵活的学科交叉机制。


吴烨在研讨会最后表示,他认同杨华中教授提到的,所有的学科都可以做交叉,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科都可以成长为交叉学科;同时也强调今天的研讨会是针对交叉学科从人才培养的进口到出口全流程的重新设计,接下来仍需要通过院系之间、部分部处之间的多轮研讨来进一步推动,未来对交叉学科和人才培养的思考和探索仍将持续推进、不断深入。


5.自由研讨_副本.jpg


孙炘、连彦青、何平、刘晗、王晶、张强与陈涛涛发言

(从左至右,从上至下) 

6.会议现场_副本.jpg会议现场


文:万军、马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