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我看第一批面试申请
三月的北京春光明媚,三月的清华园春色满园, 29日下午,我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四百余名准新生一道,走进清华经管学院伟伦楼国际报告厅,参加2015级MBA新生见面会。这一天,伟伦楼前玉兰花盛开,热烈欢迎每一名新同学归来。看着一张张激情洋溢、陌生却又熟悉的脸庞,我内心一声狂呼:清华,我来了!
一阵寒暄后,心情逐渐平复,时光开始倒流。去年夏天,我怀揣梦想,第一次走进清华经管学院,来参加MBA面试,那时候的心情,紧张、激动、澎湃!我依稀记得面试后离开舜德楼那一路上的忐忑。再后来数次到伟伦楼,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体备考活动,那时候的大家,紧张而有序,从容却不安。而现在,录取工作基本尘埃落定,心里的石头终于可以放下,但心情却怎么也平静不下来。随笔写下这段文字,来记录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
申请第一批面试,早起的鸟儿有食吃
清华MBA历年报考人数众多,竞争异常激烈,往年申请的高峰主要集中在二、三批。我选择第一批次提交申请,是希望能够错开申请高峰,争取获得更大的面试和条件录取机会,同时腾出充裕的时间,安心准备联考。虽然是第一批申请,但是材料的准备丝毫不含糊,在仔细研读招生简章后,按要求精心准备各类材料,文字材料更是反复酝酿、斟酌和提炼升华,充分展现出最真实和完美的自己。
功夫不负有心人。去年7月下旬,我如愿获得第一批次条件录取资格,开始转战联考。因为时间相对充裕,因而联考备考从容有序,联考过线乃是意料之中。考试如此,工作、生活、人生亦是如此,准备越充分,成功的概率越大。如果可以选择,凡事不妨早一点规划,早一点行动。
当然,我也十分佩服那些第三批、第四批申请的同学们,他们因为种种原因虽然准备晚了,但仍然坚持下来;我更佩服那些申请号以2011、2012开头的同学,冲动容易,坚持很难。
学习不分早晚,奋斗不分先后
这和前面内容看似矛盾,实则不然。面试时评委问起,清华MBA平均入学年龄30出头,你都36了,怎么还考这个?在我看来,早学习早成器,晚学习晚成器,早奋斗早成功,晚奋斗晚成功。即便晚了,就不要一晚再晚。不知道当时的回答评委们是否满意,我自己十分满意。
联考那天,在年轻的人群中,忽然看见坐在我前方、右方两位满头银发大叔级考友,内心由衷向他们致敬!
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
这本是湖北中烟的一句经典广告语,却是我备考历程的真实写照,看似唯心,实则蕴含哲理。去年这个时候,我决定备考MBA,但报考院校一直犹豫未决。我生长、工作在武汉,按常规思路,报考武大、华科未尝不可,可是我心有不甘,因为追求完美;如果考外地名校,一方面机会成本高,另一方面可能较多班级活动不能参加。直到有一天,人民日报那篇文章《不要在最能吃苦的年龄选择了安逸》和我产生强烈共鸣,毅然决定趁身心未老、热血未冷、梦想未泯,花一年时间,去做一件感动自己的事情。
我的一位优秀同事今年以优异的成绩被武大MBA录取,某一天她说,非常佩服我的魄力,因为她不曾想过报考外地学校。的确,没有想法,又怎么会有办法?虽然尝试不一定能成功,但不尝试肯定不能成功。如果此时你还在为某个理想犹豫,不妨放手一搏!
与勤奋的人在一起会更加勤奋,与优秀的人在一起会更加优秀
去年夏天,清华寄来的条件录取通知书上的这句话,强烈震撼了我的小小心脏。接下来两幅场景的对比,让我更加震撼。一副场景是在清华面试前的那天下午5点左右,我去学校踩点,年轻的清华学子大多是这样的:一个人,双肩包,自行车,表情紧绷,行色匆匆…不久我在本科母校(各位校友亲,勿喷)看见另外一副场景:同样是下午5点左右,夕阳懒洋洋的,学生们三五成群,谈笑风生,面容祥和…
个中差异我请教了几位朋友,他们的分析大致是这样的:清华的本科生汇聚了全国各地的精英,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压力巨大。后来我终于明白了,虽然到清华读MBA会更累,但收获也会更大一些。名校的光环终将随岁月流逝逐渐褪去,甚至将来只不过是个人履历中非常不起眼的一行文字,但是,能和这么多勤奋、优秀的同学们一起学习和奋斗三年,将会受益一生。与勤奋的人在一起会更加勤奋,与优秀的人在一起会更加优秀,这句话,清华经管送给我,我转赠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