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8日晚,清华MBA科技创新管理俱乐部【科创读书会】第五期分享如约而至。本次分享的书目是《场景驱动创新:数字时代科技强国新范式》,尹西明/陈劲著,本次分享无比荣幸的邀请到了本书的作者,北京理工大学公共管理系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尹西明老师作为领读嘉宾。分享活动通过腾讯会议在线举行,并同步通过俱乐部的公众号(THU创新学社)视频直播。
《场景驱动创新:数字时代科技强国新范式》一书立足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面向全球数字科技和创新发展前沿,扎根中国领军企业和国家科技创新实践,提出并系统阐述场景驱动创新的理论基础、内涵特征、战略逻辑和实践路径。围绕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科技成果转化、人工智能、产业数字化和数据要素等重点议题,选取京东方、三峡、腾讯、用友、众安保险、贝壳找房、小视科技、深圳数据交易所等相关典型实践作批判性梳理探讨。

本次活动得到了清华MBA同学以及校外创新领域的感兴趣人士积极响应和参与,腾讯会议以及直播间在线参与本次分享活动的人数共计700余人。
尹老师系统性的分享了场景驱动创新的理论基础内涵、特征、战略逻辑和实践路径。同时,强调了在数字经济时代,人工智能和数据要素加速生产力跃迁正在涌现一个新的范式,即面向场景,加快场景驱动的创新。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数据要素和人工智能是加速创新的关键。
以下是尹老师分享的一些重点内容摘录总结,希望带给大家启发。
中国管理创新丛书

世界科技强国和科技大国的崛起,必然伴随着科技型企业的崛起和管理理论的复兴或者崛起。在此大背景下,尹西明教授和陈劲教授同中国科技出版社联合发起了“中国管理创新丛书”,通过扎根中国的实践凝练管理思想,希望联合广大中国创新学者推出一系列能够代表中国式创新管理思想的著作。
创新引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论范式跃迁

尹老师讲到,场景驱动创新是一种新的范式革命,能够通过场景赋能,加速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场景最早是从电影话剧或营销领域日益受到重视的,但实际上,场景创新不仅仅是营销或宣传的逻辑,它能够真实地驱动技术创新,并反哺技术的迭代和突破。
场景驱动创新的内涵

尹老师解释了什么是“场景驱动创新”,就是以场景为载体,以战略为引领,然后驱动已有的技术、市场、环境、数据等各个要素去有机协同和多元化应用。应用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要在场景应用中迭代,在迭代中实现跃迁。此外,我们的很多场景还需要发挥想象力去构建,要瞄准未来场景去凝练科学问题。
从战略到创新:使命驱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

尹老师通过上图说明,以企业为主体推动场景驱动创新,是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最佳路径,企业可以通过场景牵引技术需求,实现整合逻辑。当我们找到重大的场景,甚至开发新场景的时候,大家是有各自的功能定位和直接协同的,就能避免内卷。
技术驱动创新与场景驱动创新的比较

尹老师通过进一步对比“技术驱动创新”与“创景驱动创新”,来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场景驱动创新的逻辑。场景驱动创新最大的优势在于:它是由用户需求倒逼和场景化的需求牵引的,要求科研人员走出实验室,走出象牙塔,然后推倒物理世界和认知层面的“围墙”,走到真实的市场环境中,与领先的用户,还有领先的企业一起共创共赢。
场景驱动科技成果转化

尹老师介绍了场景驱动创新对于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实践意义。实际上,技术经纪人最核心的任务就是为技术找场景,从场景里面去提炼需求问题,实现高效的匹配。这就是场景驱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逻辑。我们先凝练场景问题,再去推进场景化创新,这时候提供的就不仅仅是一个技术,也不是一个单一产品了,而是提供了一个场景化的解决方案!现在不管是海尔智家、小米智家、还是华为智家,都是瞄准一个场景提供的解决方案,而不是说我们买单一个产品。这就是一个全新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范式。场景驱动科技成果转化在价值释放之后,并不是终点,它只是新一轮的起点,也就是单一细分场景的深化,再加上新场景的拓展和建构,就形成了新一轮的飞轮。
场景驱动型人工智能创新生态系统

对于人工智能创新基础设施,由国家通过产业政策建构起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子系统、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子系统、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子系统。那么在场景应用的过程中,我们就需要支撑企业主体了。场景驱动创新的核心主体是谁?是企业,企业主导型产学研深度融合也遵循了场景驱动创新的逻辑。以腾讯为例,腾讯实现了从 2C 到 2B 的转型,它遵循的就是我们说的巴斯德的创新模式,由原来科学家主导的模式走向企业家跟科学家合作的模式。中国企业的创新,要发挥我们丰富场景的优势,加快从引进消化模仿走到行业跃迁,最终实现引领。
场景是“放大器”、“挖掘机”和“捕捉器”

尹老师结合《科技日报》的评论员文章讲到,场景是技术和数据要素的“放大器”,它也是潜在用户和市场需求的“挖掘机”,更是识别颠覆性技术创新机会和把握未来产业机会窗口期的“捕捉器”。
应用场景如何驱动创新

尹老师进一步讲到,场景驱动背后是有需求的,但它是复杂综合性和动态需求的一个凝聚,不是单点和浅层次的需求。以前需求驱动创新强调的是用户有一个显性的或者单点的需求,未来我们要主动挖掘用户没有表现出来的需求,甚至提前预测、捕捉需求,这时候就需要场景。场景驱动从“我能做什么”转向“世界需要我如何进化”,换句话说,不要在岸上学游泳,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AI时代,场景或将成为创新的第一性原理。
企业主导、多方参与共建的创新联合体

尹老师讲到了通过大量的企业案例研究所总结出来的一个模式——企业主导多方参与共建的创新联合体,相比于高校主导或者政府主导往往效率更高,最后能成功的可能性更大,因为它既符合市场逻辑,还能够响应国家使命,这样刚好整合了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但是,尊重企业主体的逻辑,以及企业主导型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联合体成败的关键就在于这个企业有没有战略型企业家的意识,还有就是使命担当以及灵活的机制,能够做好联合体的治理。
创新联合体驱动关键核心技术持续突破的机制

尹老师结合“之江实验室”的例子,讲到了创新联合体驱动关键核心技术持续突破的机制。联合体治理重在抓核心,抓机制、抓人才、抓基础研究,但是在应用研究和产业化方面,要主动拥抱场景主体,与场景共创,针对每一个产业场景都与场景的头部企业合作成一个小联合体。这样就实现了联合体的联合体这个模式,这个模式是大企业的核心研发机构可以借鉴学习的。
中小企业破解“创业魔咒”的理论模型

除了大企业之外,更为普遍存在的广大中小企业,尤其是AI领域的小企业,如何克服早期资源难获取、基础设施不够、算法不够等难题活下来?尹老师提出了通过嵌入式思维构建场景生态,就是创业中小企业首先要拼凑资源,瞄准自己优势的一个单点的场景,先切进去,先立后破。虽然在一个点上沉淀的能力是项目化的能力,但是不能陷入到干项目的陷阱里面,要把项目能力沉淀成能力束,形成核心能力束之后,再进一步拓展多个场景。这样的话,一个一个能力沉淀下来,就可以嵌入多个场景。对于中小企业创业的过程,其实就是从单场景探索先进入市场,找一个切入点,先有现金流形成补偿协奏。再逐步跨越到多场景,场景多起来之后,就要做好场景协同,拉通底层数据和算法,拉通沉淀能力。然后形成跨场景的协同,一旦跨场景协同之后,中小企业就进入了裂变式发展。这中间,企业家的认知和企业家精神非常重要,要充分调动和发挥青年人才的优势。
大变革时代,哪些是不变的?

最后,尹老师讲到我们要避免焦虑,在这个人工智能时代到底哪些是不变的?上面这张图就是根问题第一性原理。只要我们用新范式和新认知去抓住了用户,第一是用户的第一需求,第二是用户潜在的需求实现价值,那一定就不会被抛弃。很多企业都不是技术变革过慢,而是因为他远离了用户,没有价值释放,天天在卷。其次,是通过创新来满足用户价值。最后的抓手是什么,可能就是数据要素,包括 AI 人工智能和数据要素赋能,不管是智能制造还是智慧服务。尹老师进一步讲到,今天一说到新质生产力的场景,大家首先就会想到比如低空经济、商业航天,事实上商业航天距离我们还比较远,低空经济也仍然在基础设施建设阶段。我们真正海量的场景来自于哪儿?其实就在最简单的衣食住行。这些场景的释放还来自于我们传统制造业的或者传统主导产业的优势升级、城市更新、建筑设计等等,也能够激发很多的新质生产力。
尹老师的精彩分享结束后,与大家进行了互动交流,互动过程也非常精彩,尹老师对每一个问题的深入回答和解释,带给了大家更多的启发和思考。大家纷纷对尹老师表示感谢。
本期读书会的整个分享信息量非常大,以上仅仅是对一小部分内容的概要总结,感兴趣的读者欢迎通过视频号的直播回放详细了解尹老师的分享内容。
供稿:苏蕾(21P3)
清华MBA科技创新管理俱乐部【科创读书会】每月一期,
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读书活动,
更是我们在追寻科技创新的旅程中共同成长的契机。
在这里,我们将深入探讨科技创新管理领域的经典著作、译作,
分享智慧的火花与灵感的碰撞。
每一本书都是一扇通向新视野的大门,
让我们一起步入并徜徉于科技创新管理的知识殿堂,
汲取智慧,启发思考。
期待在每一次的线下或云端相聚中,
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共同交流、共同成长,共创美好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