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海燕
重庆,这个中国大西南的最年轻直辖市,在人们脑海中的往往是“战时陪都”,“3000多万人口”,“GDP增速2011年全国第一”,“唱红打黑”等关键词。对于参加“清华IMBA重庆之行”的我们来说,想要探究的是这些词语所折射出的这个城市的发展轨迹和未来。2月13日至16日,在何平老师的带领下,经过4天紧张有序的实地参观调研后,对这座努力打造“宜居重庆,畅通重庆,森林重庆,平安重庆,健康重庆”的城市及其风土人情,我们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
第一天 人生只若初见
我们与重庆初识于美食。抵渝伊始,何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到“大队长火锅店”吃重庆火锅。这个火锅店很有特色,店内服务员身穿绿军装,互相都以同志相称,而门口“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争取胜利”的标语也给我们本次调研活动以坚定的精神力量。
2月13日早晨,调研第一天,我们来到了重庆两江新区。两江新区管委会的组织部的领导对我们进行了热情的接待。首先在3D展厅,讲解员为我们展示了两江新区1200平方公里的发展蓝图。让我们对两江新区的发展规划有了初步的了解。

参观两江新区展厅
在管委会的会议室,两江新区组织部邓部长、王主任、以及工业发展局的吴主任等领导为我们进行了讲解,让我们了解到两江在重庆“一圈两翼通三洋”部署中所占的重要战略位置。
下午我们来到重庆之行所参观的第一家企业,重庆海扶科技公司(HIFU)。通过参观展示区及亲身体验其产品超声波治疗仪,我们对重庆地区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

同学们与邹小平会长和海扶科技彭经理合影留念
参观完海扶科技后,我们来到福特长安工厂调研。分别参观了汽车展厅和生产车间。这里我们不仅看到了多款新车型,也了解到一些实际营销案例和运营管理经验。
与君再相识,犹如故人归
调研第二天,我们来到了重庆市市委组织部。在组织部的会议室,重庆市委组织部的康处长、经信委的康处长、发改委的张处长接待了我们,为我们做了详细的介绍和答疑。
会上,各位领导介绍了重庆市“大城市带动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的状况,张处长重点介绍了工业发展的过去、现状和未来,使我们对于重庆从以汽车、摩托车为主的传统工业像以信息产业为引领的高科技产业过度有了了解。康处长则通过重庆引进惠普的案例,为我们介绍了重庆在引进世界500强、国内100强企业的魄力和智慧。
另外组织部还安排了正在重庆选调的清华师兄郑懿和任仲泉同志与我们座谈。他们是2009年作为重庆到清华选拔的第一批选调生,经历了街道或村官的工作,目前已经在乡镇和区县担任职务,两位师兄严谨、谦虚的态度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各位领导、师兄反复提到,重庆在发展中对于人才的强烈渴求,希望更多的人才能够关注重庆。
下午,同学们利用半天时间,分别参观了洪崖洞,解放碑和十八梯。对这个城市的风土人情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通过洪崖洞和解放碑,我们了解了现在的重庆,时尚而现代,而通过十八梯,我们看到了重庆的过去。原生态的吊脚楼,简陋的住房,蜿蜒的阶梯,与旁边繁华的解放碑相互映衬着,恍若电影里的旧胶片与马赛克的堆叠,瞬间沧海成桑田。市里已经重新规划,十八梯作为一种老重庆的市井文化象征,即将消失。这让人心里涌起些许遗憾,但更多的是期盼。期盼多年以后,谁能与我们在屋檐下追忆往昔?
共欣相知遇
调研第三天,我们首先来到了东亚银行重庆分行。东亚银行重庆支行的领导们热情地接待了我们。
通过他们详细耐心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了东亚银行的历史与其发展历程和其中国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史。也进一步认识到了重庆蓬勃发展中金融服务的重要性(重庆目前金融服务业占其GDP的7%)。

同学们在东亚银行与各位行长合影
下午我们参观了重庆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和其中的惠普园区。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西永园区整体交通和物流等配套设施已发展得非常完善,加上重庆在招商政策上的优势,相信日后定能吸引更多企业把基地移到重庆来。

惠普工业园留念
晚上我们与众多在渝工作的清华校友进行了谈话和交流,各位校友们从自己工作的领域和专长出发,与我们分享工作在重庆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对重庆近几年来发展的见解,校友们深入浅出的发言让我们更深刻、全面地理解了另一个角度的重庆。
同学们在西永工业园区的重庆大学留念
相见时难别亦难
调研第四天,也是此次重庆之行的最后一天,我们分别去了磁器口,重庆城市规划馆等地参观。
在重庆城市规划馆里,我们体会到重庆发展规划的设计者——重庆政府是一个具备宏观经济视野的政府。而特别引人注意的规划馆、歌剧院、机场等建筑群则更加显示了重庆希望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蓬勃雄心。
作为此次重庆之旅的最后一站,融合了重庆丰富的历史和现代旅游业发展的磁器口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历史上的一个集市,茶叶店、物流活动,磁器口的繁荣吸引了今天国内外的游客。我们也通过对一些店主的宅邸的参观,对当地人的生活方式有了深入的了解。
以梦为马,诗酒趁年华
重庆之旅已经圆满落幕,新学期的生活也紧张有序的进行着。但我们知道,骑着单车,在校园林荫道上飞驰而过的自己,多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这次重庆考察调研活动,让我们了解到媒体上不一样的重庆,对中国的西部地区的一些发展和规划有了立体的认识。另外当想起在各地工作(不止是重庆)优秀的校友,我们也不断激励自己,思考如何能在校园学习中,锻造出一些实际应用能力,让自己的行动拥有未来的意义。

南滨路夜景合影
这次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相信这种考察学习活动会作为一种了解真正中国的渠道和途径传承下去。如果习惯了长期呆在象牙塔里,从书本上汲取知识,请你第一次试着让你眼前的文字与你自己的足迹同步,走出去实地调研。你会发现你所不认识的真正的中国与其人民。同时在调研的过程中,与他人的相聚,相知,相伴,相随,也会带给你纵饮一壶温酒的畅快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