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0日,为期四天的清华-MIT全球MBA创业战略课程(Entrepreneurial Strategy)第一阶段结课,标志着清华经管学院与美国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学院(MIT 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 合作创办的全球MBA品牌课程模块(Signature Module)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作为合作开办清华-MIT全球MBA项目的重要举措之一,清华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与斯隆管理学院院长大卫•施密特雷恩(David Schimittlein) 于2013年10月签署合作协议,决定在原有合作基础上为清华经管学院开设斯隆管理学院MBA课程,共同创立品牌课程模块。今年度,参加这个模块的MBA学生在清华校园修读创业战略课程(I),随后进行公司走访,最后回到校园完成创业战略课程(II)。这个完整的“夹心”课程模块共计4学分。在创业战略课程结束后,全球MBA学生还有机会于6月赴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学院修读全球MBA斯隆(海外)课程。2014年春季学期的品牌课程模块试运营将为今年秋季入学的首届清华-MIT全球MBA以及清华经管学院与斯隆管理学院未来更深层次的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清华—MIT全球MBA项目是清华大学MBA教育发展的新阶段。 斯隆管理学院投入师资和财务支持,与清华经管学院合作建设全球MBA项目,实现优势互补,符合两个学院各自的全球战略。”清华经管学院副院长郦金梁表示:“入读这个项目,中国学生和数量相当的留学生,共同实现全球视野的拓展,中国根基的巩固,和清华品格的塑造。”
作为品牌课程模块中的第一门课程,创业战略(Entrepreneurial Strategy)以清华和MIT共同的优势——科技创新为核心,通过互动式讲解、案例分析和创业公司实地考察三大形式,由中外顶级创业专家带领同学们直面创业创新的核心挑战,思考如何选取并执行最佳的创业战略。2014年春季学期的创业战略课程(I,II)分为三个阶段,分别由斯隆管理学院科技创新、创业与战略管理项目主席斯考特•斯特恩教授(Prof. Scott Stern)讲授创业战略选择,高旭东教授带领学生进行创业公司实地考察、以及皮埃尔•阿祖雷教授(Prof. Pierre Azoulay)讲授创业战略升级。课程共计14天。
斯特恩教授讲授如何选择目标客户
2014年2月17日至20日,斯特恩教授为清华—MIT全球MBA项目的同学们讲授了创业战略课程的第一部分:创业战略选择。针对创业者面临的战略挑战、动态竞争环境下的创业战略执行与如何顺利实现规模经济等重点问题,斯特恩教授聚焦核心竞争优势的实现路径,结合时下最新的Leap Motion, Lytro等等来自不同行业的科技创新产品展开了第一阶段的讲解。除了结合产品,斯特恩教授本次更是选择代表全球先进水平的创业企业作为课程案例,如Alta Devices清洁能源创业项目就代表了全球最新的成功典范。本次在清华独家开设的课程中所用案例多是首次在中国地区使用,让同学们大开眼界。
斯特恩教授结合Lytro案例讲授创业战略选择
斯特恩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说,他开课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有志于创业的学子获得科学具体的分析思路与切实的执行策略,打破学生对于创业初期“一切皆未知”的畏难情绪。他希望学生们能使用他提供的“战略工具包”,实现创业过程中必经的动态商业实验与核心战略之间的平衡。
IMBA2013级班长美籍留学生华萨曼(Saman Farid)在回顾四天的创业战略课程(I)时说,斯特恩教授的案例分析促使他重新审视了价值创造与获取的过程,帮助自己调整创业策略,集中优势资源为目标地域的特定客户群提供最大价值。课程协调教师高旭东教授表示,希望这门课程不但使清华MBA学生受益,也为中国的MBA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创业创新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MBA学生向x-lab项目团队提问
五个x-lab项目团队也参与了创业战略课程,并于2月19日下午在x-lab向同学们展示与讲解项目。MBA学生在项目展示后踊跃提问,并结合前三天所学到的创业战略知识对项目提出了改进建议。斯特恩教授饶有兴趣地听取了x-lab团队的项目介绍与观众提问,并点评。在课后采访中,生命方舟团队表示创业战略课程促使他们重新审视并调整公司发展战略。生命方舟致力于开发“智能健康监测腕带”类产品,针对个人(特别是老年人及亚健康人群)提供健康监测服务。斯特恩教授鼓励团队深入思考细分客户,观察客户的产品使用习惯,聆听客户的真实需求。
创业战略课程第一阶段圆满结束,斯特恩教授对于同学们的课堂表现和参与热情印象深刻,并表示希望明年继续为全球MBA项目教授此课程。“来了,读了,听了,说了,想了,考了,变了。”经管学院杨斌教授将清华学生入学后的心路历程总结为七个“了”,最终落在了一个“变”字上。结合这一理念解读创业战略课程教学,从课堂学习、案例讨论到课内外实践,各个环节的设计都是为了促成MBA学子从思考方式到行为模式全方位的转变,并为该理念的国际化做出了积极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