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课堂增色彩 角逐赛事展风姿
——2016清华大学工商管理案例决赛举行
(文:万军、陈芳)2016年11月30日晚,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MBA教育中心主办的“2016清华大学工商管理案例大赛决赛”在舜德楼418举行。本届案例大赛由清华经管中国工商管理案例中心提供学术支持,宜信财富、滴滴用车、康力优蓝机器人三家企业与大赛进行了案例合作,问卷网、融境软技能为大赛提供赛事支持。
参加案例大赛决赛的主办方嘉宾是清华经管学院副院长钱小军教授、清华MBA教育中心执行主任张磊老师。本次出席评委嘉宾整容强大,有清华经管学院市场营销系于春玲教授,有来自案例企业的宜信财富董事总经理王福星,滴滴用车企业级事业部战略高级总监唐彦也,康力优蓝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创始人刘雪楠,还有来自投资、咨询和媒体的专业评委,分别是国科嘉和执行合伙人陈洪武,互联网+研究院创始人沈拓,新华网新闻中心副总监邱小敏。大赛评委会联席主席由于春玲教授担任。案例大赛决赛由MBA2016级P2班李琳同学担任主持。
决赛开始前,首先由清华经管学院副院长钱小军教授致辞。她首先介绍说,清华MBA项目注重培养学生跨文化、跨行业的整合实践能力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培养。案例大赛是清华MBA教育中心主办的校企合作项目中最具特色和影响力的传统项目,迄今已举办了12届。这12年来,案例大赛不断改革、创新、升级。从只面向MBA学生到面向全校本硕博学生,从单纯比赛到包括主题论坛和技能培训的课程,从单一语言赛事到双语赛事,已成为全校学生最喜爱的实践活动之一。

钱小军教授致辞
钱小军教授提到,今年案例大赛学生参与度很高。自10月份启动以来,共有64支学生队伍组队报名,参与人数超过300人。其中,MBA队伍32支,本科同学队伍27支,硕博研究生队伍5支,本科、硕博、MBA的跨学生群体组合队伍4支,交换生队伍1支。学生来自 22个院系、1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还包括GIX全球创新学院等新成立的院系。在晋级决赛的9支团队中,除了MBA学生之外,本科生、跨院系硕博组合团队有3支队伍。
钱小军教授说,今年在大赛同期开展“管理案例研究实践”课程,由学院于春玲教授担任责任教授。一方面教学指导和实践学习相结合——案例大赛引导同学们推动案例成功,而案例成功有助于企业确定战略方向,选择正确的商业模式,继而推动行业发展,改变社会生活;另一方面参访分享与提问探究相结合——通过案例大赛的学习参访和交流,同学们可以深入认识到当今时代“互联网+”推动人文科技变革、创新引领战略方向的核心要义。在大赛过程中,同学们秉承“创新、融合、坚持”的理念,在实践学习中产生有价值的思考,形成变故出新的创新思维,培养综合创新的能力,推动跨学科的发展,坚定自身展示清华学子风采的信心。这也正是教育的宗旨所在。
在主持人李琳带领全场回顾本届案例大赛赛程之后,决赛正式开始。晋级决赛的9支团队,围绕三个案例展开激烈角逐,每个案例之后评委均做出细致中肯的精彩点评。最终各案例的获奖团队名次产生。获得滴滴用车企业级案例的冠亚季军分别是启明队、滴滴达达队、Di Da Di队;金浣熊队、金钱豹队、P&G小组分获宜信财富投米RA案例的三甲;依次摘取康力优蓝机器人案例前三名的团队则是智慧芯队、5plus队、知行团队。

于春玲教授和张磊老师宣布比赛结果



获奖团队领奖
比赛间歇,部分参赛学生接受了采访。参与康力优蓝机器人案例的知行团队的五名同学分别来自于五个院系,他们就企业案例调研、参与大赛的体验等谈了各自的感受。
队长国汝君是来自机械系的2015级硕士研究生,她发现技术与管理结合有利于推动技术获取更高的效率与成果。她认为,以前自己只在技术团队做事,这次参赛在整体团队运营方面,以技术为核心、以管理为驱动,在案例分析一周后团队将重心转向企业痛点,调研访谈后即定下最终方案。
张培钰是来自清华经管学院的2014级金融系本科生,她说自己受到去年同学参赛取得良好成绩的鼓励与激发,参加了今年的案例大赛。作为本科生,也因缺乏经验而深感忐忑,此次参赛团队协作高效、轻松,印象深刻。她表示,能接触新兴服务机器人行业为今后自己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更开阔的思路。
徐支勇是来自自动化系的2016级硕士研究生,他说,通过参加案例大赛,运用管理分析工具,提高在案例分析方面的技巧,也积累了咨询行业的相关经验。他还认识到经济管理实实在在,流程分析、管理策略能够真正产生价值影响力。因同学们来自不同院系,每次讨论触发的思想碰撞都很有益。他因此结识了好友,加深了友谊,所获颇多。案例之初,同学们在策略、战略多有考虑,随后调整方向,最终落实到营销,参赛过程充分显现出跨学科的优势。
来自化工系的2016级硕士研究生马春玄希望向咨询方面发展,于是毛遂自荐加入了团队。但她从未接触过咨询案例,自感缺少经验。她的主要感受是,首先团队组织管理高效,案例探讨内容充实,时间紧凑,井然有序。第二,以工科生为主的同学们均来自不同专业,没有框架束缚,敢于想象,涉及面广,有助于案例分析。
冯雅璐是来自电子系的2016级硕士研究生,希望今后向咨询领域发展。她以前没有参加过此类案例大赛。而这次比赛就是一个契机,自己从中学到了很多。她表示 ,自己的参赛动力源于职业转型与兴趣双重驱动。




参赛选手展示
今年的案例大赛突出案例研究实践课程模式,依托清华经管学院优质的MBA教育资源,推动学科融合、产学一体。在比赛结果公布前,评委主席于春玲教授对案例大赛决赛及参赛团队的表现进行了点评。她说,参与大赛的同学表现出色,才使得今年案例大赛及案例研究实践课程成功举办。同学们不但深入思考,更收获了友谊,这才是关键,也是跨院系举办大赛同时开设实践课程的初衷。她提到,管理离不开实践,在MBA的教学体系中应进一步增加实践的比重,使方案更接近实际,尽快落地以解决企业现实问题,对于老师来说,正是开这门课的目的。对于同学们来说,她希望尽快摆脱书生气,避免纸上谈兵,具体包括三个方向:一是摆脱机械的理论框架束缚,掌握基本方法;二是确立案例分析的立足点,换位思考;三是增加分析依据,开阔视野。

于春玲教授总结点评
比赛结束后,案例企业的评委嘉宾代表也接受了采访。宜信财富董事总经理王福星先生对清华学生的表现予以了高度评价。他说,同学们具有全面深入探究企业发展状况的负责态度,他们知识理论功底扎实,团队协作高效,作风务实踏实,今晚在赛场上的临场发挥从容自如、风采不俗。 他还表示,案例大赛与实践课程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寓教于行,知行合一,有利于学生摆脱死板的书本知识和纯粹的课堂理论,迎接挑战,深入实践,亲身接触、体验、感受并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与现实痛点,也十分符合MBA的教育特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评委提问



参赛队伍回答评委提问
清华大学工商管理案例大赛
清华大学工商管理案例大赛(以下简称“案例大赛”)是清华大学的传统赛事之一,由清华经管学院MBA教育中心主办、清华经管中国工商管理案例中心全程提供学术支持。
案例大赛始于2005年,至今已经成功举办12届。2013年开始,大赛调整为覆盖清华大学所有院系的校级赛事。2014年首创中英双语参赛模式,每年还专设英文案例,邀请全校学生(包括国际学生)共同参赛。2016年,大赛同期开展“管理案例研究实践”课程,进一步推动教学指导和实践学习相结合、参访分享与提问探究相结合。多年来,案例大赛不断创新,积极探索与企业真实管理问题的有效结合,以打造全新的实践学习模式和校企合作模式,在共享教育资源的同时,实现产学一体化。
管理案例研究实践课程
本课程专门为参加清华大学工商管理案例大赛的学生设立,采用全新的实践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到案例企业实地调研,并邀请行业专家、咨询业界人士给予有关案例研究方法论的专业培训指导,为学生搭建与业界交流学习的桥梁,在参加比赛的同时更好地领悟案例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