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新闻

(文:万军、陈芳)2016年10月27日晚,由清华MBA教育中心举办的2016清华大学工商管理案例大赛在清华经管学院舜德楼401室正式启动。今年案例大赛的一大亮点是进一步突出了参与大赛的学习过程,其中“管理案例研究实践”课程是这一学习过程的主要体现。案例大赛启动后即举办首讲课程,首讲课程主题是“课程及学习收益”。


1. 案例大赛启动暨管理案例研究实践课程现场.jpg


案例大赛启动暨管理案例研究实践课程现场


首先,责任教师、清华经管学院市场营销系于春玲教授介绍了管理案例研究实践课程、课程大纲及学习要求。接下来,清华MBA教育中心企业合作总监陈芳老师介绍了大赛日程安排、企业活动、大赛评审等详细信息。


1. 于春玲老师介绍课程和学习收益.jpg


于春玲老师介绍课程和学习收益


随后是圆桌论坛环节,由往届优胜团队成员作为嘉宾分享参赛经验、收获等心得体会。于春玲教授主持论坛。主讲嘉宾包括2014-2015年案例大赛的优胜团队成员,他们是2015年优胜团队成员经32梁馨心、2015年优胜团队成员2013级P3班年洁、2014年优胜团队成员2014级P2班王延祥、2015年优胜团队成员2014级P4班孙韵及2015年优胜团队成员2015级G班张文娟。


1. 往届参赛选手圆桌论坛.jpg


往届参赛选手圆桌论坛


孙韵在发言中介绍说,2015年参加药品编码转换平台案例,同组参赛的五名同学均为医药行业的业内人士。案例大赛的意义在于,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平台,让参与者真正获益:大赛是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加深同学情谊的熔炉,是深入学习实践、提升日常工作的助力器,更是树立行业情怀、实现自我奉献的契机。她说,药品编码课题难度大、涉及面广,包括升级后医药流通领域管理、药品追溯、编码政策等。团队深入调研药厂、流通环节、医院,理解行业整合要求,与卫计委、发改委等十个部委就药品追溯、编码现状及效应影响等政策层面反复沟通、克服困难,最终提出解决方案,初步得到行业认可。     

年洁是高年级MBA学生,她表示参赛很有价值,体现在:跨界、跨专业分工协作的互补性,克服艰辛解决难题的坚韧性,多角度提升学习视野的广阔性,以及丰富自身职业发展的多样性。她还提及,团队参加瑞士再贷款公司产业链重塑的案例时,曾受启迪公司TDN香港的孵化器邀请参加培训,并有参与全球项目讨论的机会,可谓意外之喜。谈到经验时,她认为,在初期阶段应尽快确定案例方向。 

梁馨心是唯一获奖的本科生,她以90后的独特视角,谈了三点收获:案例大赛性价比高,如写报告、展示均为必备技能,有利于推动学习进步;参与鲜活案例课程,拓宽了视野,发掘出潜在价值;参与大赛有意义、有情怀,如去年参加智能长虹案例,领略了科技创新改变生活的力量。她说,案例从任何方向、不同角度都可切入主题,如团队从长虹的产品经理制中提取信息,决定采用财会中的“平衡积分卡”。 

张文娟在案例大赛中参加的是百度金融项目。她认为通过案例,可有效结合传统金融与互联网,了解这一全新领域及相关业务的发展方向。首先,深入了解到百度公司开展互联网金融的途径与方式。其次,团队与百度一直维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在实践中不断验证策略、方法、建议是否正确。她认为,重在了解企业的关注点、特性,据此把握重点,如百度重视流量与用户等。此外,建议的提出应便于项目落地。

王延祥是参与分享的唯一男生。他说,自己参赛的2014年大赛,有三个案例、十二支团队,只设单奖。他认为,重要的收获是“特殊性”。在大赛上,团队制作了吉祥物,还跳了一支舞蹈,所有努力都使团队变得与众不同。另一个收获是多元化。不同学科、专业、年龄、性别、思维方式等的多元搭配与融合,有助于全面提升。

最后,于春玲老师做了总结。她强调了三个关键词。“创新”:研究视角(选题)与展现方式都是创新实践;“多元融合”:大赛旨在搭建学生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多元融合更有意义;“坚持”:让学生坚持自己选择,展示自我风采,实现自身价值,圆梦创新创业。 


11月2日晚,举办了管理案例研究实践课程第二讲“案例分析方法”。由三部分组成:市场调研——聆听的技术、案例分析技巧、调研团队会议引导与团队合作。


2. 案例研究方法课程现场.jpg


案例分析方法课程现场


问卷网研究总监王枫女士主讲“市场调研——聆听的技术”,分为三个板块:“听什么”、“怎么听”、“听了后呢”。“听什么”包含:提出正确的研究问题和常见的研究类型。“怎么听”主要包括:市场调研的准备工作、方案设计(聆听的框架界定)、内容设计(聆听的“中心思想”)、方法设计(聆听的战术)与问题设计(聆听的技巧)。“听了后呢”指调研结果的解读与应用。


2. 问卷网研究总监王枫博士授课.jpg


问卷网研究总监王枫发言


普华永道思略特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全球合伙人彭波先生讲解“案例分析技巧”,由三个关键问题构成:确认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确认问题是指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重点思考什么原因触发了案例,拷问解决问题的中心限制条件,确认案例的核心问题及解决范围,还有相关工具如Black box,IS—IS NOT等。分析问题的关键是分解问题,包括为什么及如何分解问题,需考虑分析维度、逻辑与经验、分析工具如5w of things等。解决问题分为思路来源和解决工具。主要工具有635、Merlin、strategy matrix等。


2. 普华永道思略特管理咨询公司全球合伙人彭波先生授课.jpg


普华永道思略特管理咨询公司全球合伙人彭波先生授课


融境软技能创始人刘雪茹女士分享“调研团队会议引导与团队合作”。内容主要有学生调研团队合作难点与会议痛点,引导技术在团队合作中的应用,调研团队会议引导方法示例。她重点提及引导互动的意图,即旨在协助团队更有效互动,达成高质量决策、共识。引导者的工作是引发互动与总结,以支持目标实现。她还谈到了团队引导者的信念、团队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在不同阶段合作、引导的侧重点,还详细分析了团队引导者的行为特点。


2. 融境软技能创始人刘雪茹授课.jpg

   

融境软技能创始人刘雪茹授课

 

通过本讲课程,同学们了解到案例分析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系统科学,课程的指导性、实用性很强。 


11月8日下午,第三讲管理案例研究实践课程是到案例企业全球最大的一站式出行平台——嘀嘀用车公司进行调研。公司企业级事业部总经理杜锦鹏先生介绍说,嘀嘀企业版利用庞大的车辆资源和大数据智能管控系统及时响应需求,提供企业出行的一站式解决方案,目前已形成引领全球、独一无二的高端用车服务的商业模式。嘀嘀企业级事业部营销总经理鲍宪微先生回顾了嘀嘀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嘀嘀基于大数据的全球最先进解决方案,分享了嘀嘀在人文科技结合、服务资源匹配、消费体验提升等方面的发展成就,还重点提及嘀嘀企业级对商务用车痛点的直击,以及“宙斯”企业级管理后台的平台服务概念等理念、行动。 


3. 滴滴用车公司调研合影.jpg


滴滴用车公司调研合影

   

随后,鲍宪微先生与企业级事业部产品总经理陈岩女士逐一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在问答中,同学们共同探讨了嘀嘀的战略规划及策略实施,研磨了先入为主、抓大放小等不同思路的营销哲学,聚焦嘀嘀企业版如何更好地开拓市场,发挥先发优势,推动企业的全面发展。在探索中同学们获益良多。比如,在触及B2B与B2C的经营差异化问题及其运力冲突解决之道时,同学们了解到公司已将重点问题纳入车辆资源管理与调配的宏观战略布局,体会到只有深入了解企业用户的不同出行模式、个性化用车需求,实行司机严格认证制度,实施企业内外部整体用车管控,才能在实现标准化的基础上合理调配运力,进一步提升服务,拓展市场。  

嘀嘀用车的技术和运营团队主要来自阿里巴巴、百度、华为等知名大型企业,他们中这几位代表的出场亮相及真诚分享为同学们带来了冬日午后的一场思想碰撞。


11月10日下午,在第四讲实践课程中,同学们到案例企业北京康力优蓝机器人科技公司进行实地调研和交流。公司副总裁秦荒先生介绍说,康力优蓝是全球领先的服务型机器人研发制造及机器人应用解决方案提供商,致力于为个人和企业用户提供最具创新价值的民用机器人产品及应用方案。在世界顶尖工程技术研发团队支持下,公司产品线完整覆盖全线智能服务型机器人产品,为国内首家获得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服务机器人企业。随后他还与同学们分享了康力优蓝的主要产品、核心技术、盈利模式、竞争对手、战略定位等基本情况。


3. 康力优蓝公司调研合影.jpg


康力优蓝公司调研合影


同学们分享到公司服务机器人产品问询咨询的人工智能、家庭监控的双向视频、云端服务平台的功能推送、人工智能的流派理念;感受到可视化智能图形编程的精妙、“趣玩”模式的多样性、开放式语言库的自主性;认识到机器人不只是产品,而是互联网时代的核心控制中枢、全新的生态商业平台;了解到公司执行“技术减法、平台化、消费者参与性、技术模块化”的四大原则以及基于模块的差异化竞争策略;体会到科技发展的脉络,即由技术发端,历经整体硬件扩展、创意应用、社会性革命直至商业模式的改变。最后同学们还现场参观了声控服务型机器人“大优”,并与它进行了近距离互动。


11月11日第五讲实践课程举办。下午,同学们到宜信财富进行调研并了解投米RA(Robo-Advisor)项目。宜信财富投米RA首席技术官(CTO)胡金辉博士介绍了投米RA作为科技+金融完美结合体的概貌,重点聚焦其私人专属定制、全球资产配置等六大产品特色,及其作为智能投资的快速应对、海量信息处理等特点。此外,他还谈了投米RA的投资策略与标的类型等。 


3. 宜信财富公司调研现场.jpg


宜信财富公司调研现场


宜信财富董事总经理、投米RA负责人兼首席信息官王福星先生介绍说,投米RA是宜信财富打造的国内领先的智能理财平台,致力于为普通投资者提供专业、便捷、低成本、私人定制化的全球资产配置服务。他重点详解了投米RA资产配置的被动式、长期稳定的投资理念及量化投资方式,还介绍了投米RA在个人开户金额、交易费用等方面的突出优势。

投米RA的先进投资理念、独特技术、量化算法、移动终端等,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清华MBA学生是好问、会问的群体,他们就与案例相关的技术、产品、运营、市场等方面,分门别类提出了各种问题,如智能投资领域的资产管理、风险监管现状,投米RA业务创新、业务开展情况,投米RA资产配置的市场相关性、投资标的的参照性、目标客户定位,投米RA渠道扩张的营销难点、投资理念的客户接受度、客户维护成本以及发展的痛点或方向等。王福星、胡金辉两位项目负责人逐一做了耐心回答。

   

11月正值北京的初冬季节,参与案例大赛的同学们热情不减。通过案例大赛这五堂实践课程的学习参访,同学们深入认识到当今时代“互联网+”推动人文科技变革、创新引领战略方向的核心要义,更强化了他们在大赛中秉承“创新、融合、坚持”的理念,坚定了他们充分展示清华学子风采的信心。


清华大学工商管理案例大赛

清华大学工商管理案例大赛是清华大学的传统赛事之一,由清华经管学院MBA教育中心主办,清华经管中国工商管理案例中心全程提供学术支持。

案例大赛始于2005年,是覆盖清华大学所有院系的校级中英文双语赛事,目前已成功举办十一届。大赛开创校企合作的新模式,通过采用企业的实际鲜活案例作为研究对象,由学生组成团队进行研讨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2016年,案例大赛的基础上开设“管理案例研究实践”课,帮助学生提高实践学习能力。


“清华大学工商管理案例大赛” 管理案例研究实践课程

本课程专门为参加清华大学工商管理案例大赛的学生设立,采用全新的实践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到案例企业实地调研,并邀请行业专家、咨询业界人士给予有关案例研究方法论的专业培训指导,为学生搭建与业界交流学习的桥梁,在参加比赛的同时更好地领悟案例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