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入学清华MBA首场招生宣讲会举办

 

发布日期:2017-05-16

 

(文:万军)2017年5月6日下午,主题为“2018同行清华路”的2018年入学清华MBA首场招生宣讲会在清华大学大礼堂隆重举行,正式拉开了2018年清华MBA招生季的序幕。宣讲会吸引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参与。宣讲会开始前,能容纳千人的大礼堂已座无虚席。


DSC_0551.jpg

 

宣讲会现场


宣讲会开场前放映了记录清华大学历史的《水木清华90年》纪录片、由MBA教育中心制作的反映MBA在校生精神面貌的《在清华》视频。随后,主持人、2012级清华MBA校友、观界科技CEO刘天成在追光灯下从观众席中走出,讲述自己“为什么来清华”作为开场白,宣讲会正式开始。


首先由清华经管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宁向东教授与现场观众分享自己的感悟与体会。他的演讲围绕自己的人生经历,对三个问题进行参悟与解答。第一个问题是,成功的人生道路该怎么走?他概括为一句话,即“四个‘一’,就是一辈子”。第一个“一”是“一件事”,即18—25岁寻找志趣。第二个“一”是“一片天”, 经过25—35岁的深耕阶段,35岁左右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第三个“一”是“一招鲜”,即35岁左右找到穷尽自身才华的领域,发挥独有禀赋,无论专业技能还是综合管理,均无可替代。第四个“一”是“一把手”,即40岁后做管好自己的“一把手”,并拥有管理团队所需的综合素质。这四个“一”中每一个关口所需的能力都可从商学院学到。


DSC_0558.jpg


DSC_0667.jpg


宁向东教授


第二个问题是,在商学院能够学到什么?宁向东教授归纳了四个方面。一是理论。商学院传授的理论乘一总万、触类旁通,在人生指导方面具有科学性、客观性与普遍性。二是经验。商学院分享的经验强调互动学习,突出案例教学,在人生指导方面具有知识性、技能性与实践性。三是态度。商学院着力于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注重人生观、价值观的正向引导,在人生指导方面具有修养性、方向性与升华性。四是个性。商学院通过系统教育、科学测试,促使自我认知,发现自身潜能,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发挥禀赋、塑造人格、培养能力,在人生指导方面具有能动性、激发性、自适性。

第三个问题,为什么要报考清华?宁向东教授认为有两样东西最重要:一是与“一流的头脑”在一起。包括学习知识有一流的老师,分享技巧有一流的同学,改变态度有一流的表现,建立人脉有一流的校友。二是感受精神力量。为什么说物很重要?因为所有精神都以物作为载体才有价值。最后他说,“清华的精神不是校园标语,而是鲜活具体的人物及其背后传递的故事。与一流人物的精神共处,你也将成为一流人物。”  


宣讲会之后进入在校生、校友分享环节。2012级清华MBA学生、京东金融集团副总裁、支付事业部总经理许凌在演讲中,首先分享了自身经历,解释了自己为什么要读清华MBA,即补充、丰富自身知识及职业发展所需技能;获得真挚友情,以支持未来自身发展道路;丰富自己的人生梦想。随后,他聚焦读清华MBA的感想与体会,主题是“坚持和变化”。他说,来读清华MBA是一种坚持,它源自内心深处对知识的渴求、对梦想的追逐以及对目标的向往,坚持使梦想实现、使目标达成;同时,读清华MBA也是一种变化,它源自对庸碌无为的否定、对安于现状的鄙夷,变化从他自己工作日久后的舒适乏味开始,变化带来迎接挑战的勇气、带来自我突破的追求。人生是坚持与变化的交织作用,二者对立统一。  


DSC_0884.jpg


许凌


2016级清华MBA在校生、香港太古集团(国泰航空)高级经理孙悦怡的演讲主题是“遇见”。她以自身求学与工作经历,讲述了“我与清华”曾擦肩而过、如今再续前缘的故事,她感慨:“所有的遇见都是久别重逢。”为什么“选择清华”?她直言,希望借助MBA平台丰富自己在中国内地工作的阅历,结识更优秀的同学朋友,了解不同行业。清华MBA教育中心老师敬业精神中的细节安排更深深打动了她,这让她在细节之处感受到了“行胜于言”的清华精神。她表示,在读一年,虽然每位同学理想不同,但“远方不是目的,风景在路上,最美的风景是遇见不同的人”,包括在MBA学习中遇见大师、遇见同伴、遇见更好的自己。最后她希望在2018年能遇见在座的每一位,一起“看一段风景,从一众名师;伴一群同侪,搏一段人生。” 


DSC_0991.jpg 


孙悦怡


2014级清华—MIT全球MBA校友、华控基金国际部投资总监夏瑞哲(Rafael Ratzel)在演讲中分享了自己海外、中国及加入清华MBA全球项目的工作、创业与求学经历。他说,清华MBA对自己的个人生活和职业发展两方面均产生了很大影响。在个人生活方面,他认为,清华MBA项目将全球化和本地化结合得非常成功。比如在读MBA期间,他结交了来自20个国家的新朋友;2015年参加他生日聚会的 17位同学朋友中有14人是中国籍。他的个人生活还充满了挑战,在班长吕凌的关怀下,他完成了自己本地化的最大挑战之一——烤串、撸串。他的个人生活也不乏玩的乐趣,MBA既有读书的艰苦,又有玩乐的趣味,都深深影响自己的人生。从职业发展方面看,他认为MBA全球项目对自己有四大影响,即知识结构从迷惑到解惑,内容含量“由内及外”与“由外及内”结合并存,工具应用强调沟通交流,技能培养突出全球化与本地化融合。他还总结了三点:“为什么我在这”——源自构建与坚守;“为什么你们应该来这”——因为要摸索与求新;“为什么是现在就要来”——源于我们恰在预热。


DSC_1166.jpg


夏瑞哲(Rafael Ratzel


2016级清华MBA学生、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节目制作人、主持人李琳做了“MBA是一场享有陪伴的旅程”为题的演讲。为什么选择清华MBA?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给予了回答。她认为,选择MBA就是“选择陪伴你一生的生活态度”。清华MBA老师言传身教,同学言行处世,都不断启发自己:成功者、优秀者的共同特质是勇于承担,具有阳光心态。MBA学习让人眼光更长远,不计眼前得失,推动自己的职业发展发生了积极变化。面临更多机会和桃战,她以自己积极的阳光心态感染团队成员,增强了干劲,创造出佳绩。生活态度的积极变化,更推动她发现了一个全新的自己。她说,选择MBA实际上是“选择什么样的人来陪伴你”。她用选择清华之后的切身感受,现身说法:“内蒙草原的远足,女生节的浪漫……读了清华MBA后,会发现人生中重要时刻“总有人陪你度过”,清华MBA同学互学互助的友谊会陪伴你一生,是激励你不断前行的永动机。”她说,选择MBA,“陪伴已经启航”。春天,经管学院的紫荆花盛开,应把最美的青春献给最想实现的梦想。她说,“盼望明年的春天,会有一株属于你的紫荆花,我们在清华园等你。” 


DSC_1236.jpg  


李琳


接下来,清华经管学院副院长钱小军教授详细介绍了2018年MBA招生政策要点、申请流程和常见问题等。招生政策部分主要包含六个方面:清华MBA共设两个项目在职项目和全球项目,申请一项目落选可申请另一项目;继续实行“提前面试+全国联考”;GMAT成绩720分以上可直接获得面试资格;采用集中授课班;新生奖学金总额超过500 万元;增强诚信调查力度。之后钱小军教授详解了2018年入学清华MBA申请流程,涵盖在线自评、提交网申材料、接受面试、通过联考以及录取等诸多环节。此外,她还介绍了报考服务系统全新改版的情况,以及面试批次等内容,并详细解答了报考时的一些常见问题,包括考生关心的清华MBA招生偏好、面试形式、录取比例、申请材料注意事项等各种疑问。


DSC_1414.jpg


钱小军教授


DSC_1332.jpg


宣讲会现场

 

首场宣讲会引起了到场考生、咨询者的浓厚兴趣,会场气氛十分热烈。在宣讲会结尾,2017级清华MBA招生大使集体亮相,他们除了支持宣讲会的各项工作以外,还在宣讲会后为考生进行答疑。



DSC_1547.jpg

活动现场的招生大使

 

点击查看>> 更多招生活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