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合肥华泰集团——清华经管学院”捐赠仪式在学院举行。华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清华EMBA校友陈先保的理念是“把知识变成社会财富,回报母校、回报社会”。钱颖一院长代表学院欢迎陈先保校友在校庆期间返校。
4月29日,MBA校友会组织首次校庆日活动,举办1992年级分会成立仪式。王迎庆担任1992年级分会主席,常务副理事长龙大伟为王迎庆颁发了证书。校友们满怀对母校的眷念、对师长和同学的情谊,与MBA中心师生共同庆祝母校生日。
宋军副秘书长在首届创业年会上详细介绍了清华新百年基金。清华新百年发展基金成立于清华百年校庆期间,目前筹集资金1500万,提出的口号是“集资、集智、集力、集心”,重点关注支持学生的创业活动,旨在实现本届创业年会的主题——重塑创业时代。
校党委副书记史宗恺在本届创业年会上提出,我们的活动和工作要始终把学生放在最受关注的核心为上,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培养他们的自主创业意识,并赋予他们勇气和自信。
英文数字“十”这个“TEN”就是我们要做的清华创业平台(Tsinghua Entrepreneurship Network)。 为什么要做清华创业平台呢?因为我们可以看到目前清华的学生对创新创业资源有很大需求,而这些需求往往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主要是因为我们缺乏资源,缺乏团队,缺乏机会。从学校本身来看,如果仅仅提供课程,或者说我们仅仅提供项目,都是不够的。因为知识需要运用的平台,而创业既需要运用知识,也需要运用其他多方面的资源,包括资金、信息、渠道、技术,甚至合作伙伴之间的信任。很多企业家往往都是自学成才,他们在创业过程中保持着学习精神,并且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而获得知识的同时,他们还需要资金、信息等上述多方面的资源方面。 团队既需要有各种各样的人才,也需要有自己的合作伙伴。在机遇方面,我们既可以从市场当中寻找,也可以通过创新去创造。导师既是指路人,也是支持者。我们把知识延伸到应用层面也不足以有效推动学生的创新和创业活动。所以说,从我们要满足创业
创业就要全心投入说到当初创业,我觉得挺辛苦的。当初宋军讲“偷偷的创业”,不是说假话,若是让导师和学校知道我在创业,我就毕不了业了。那时不能说是创业,最早叫做勤工俭学。那时在中国“企业家”这个词不同于美国,美国的企业家在中国应该叫创业家。我们的企业家是国企老总,基本是政治官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今天不一样,我们讲塑造创业时代,中国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最美好的创业时代。我说这话是发自内心的。因为我在硅谷生活十几年,硅谷是全世界创新创业的中心,在那你是工程师,没有钱没有背景,不用拼爹就有好的创意,有拼搏精神,能力很强,就能够成功。而中国的今天,也是这样的。我在清华刚开始创业的时候,今天所在地方是何处?那时的这里还在校门外面,是农田和苗圃,在这附近有一棵孤傲的松树。25年前,也就是1987年,我开始创业。当时我在一个公司里做勤工俭学,冬天我每天从清华东门骑车到人大,都能看见那棵迎客松。1988年春节我在清华已经开始当小工头了,除了自己做以外,还找了几个86级的本科生(我是1985级的辅导员)。当时与我共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