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13日,2025清华“科创杯”创业大赛科创训练营在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顺利举行启动仪式和首场活动。

清华经管学院金融系教授、科技创新MBA项目学术主任朱玉杰,清华经管学院MBA教育中心主任马嘉,力合创投总经理汪姜维、深圳天使母基金副总经理刘湘宁、前海母基金执行合伙人陈文正、百思特咨询集团总裁陈浩、英诺天使基金合伙人刘溪、同创伟业投资副总裁代成龙、以及投资机构专家和参赛项目代表出席活动。活动由清华经管学院MBA教育中心副主任李乐主持。活动吸引了社会各界有志于攻读清华科技创新MBA项目的优秀人才到场,现场座无虚席,互动热烈,嘉宾间交流频繁,思维碰撞不断气氛十分活跃。

在主题发言环节,朱玉杰教授深刻阐述了清华“科创杯”创业大赛的使命。他指出,当前科技革命亟需解决硬科技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化难题。为此,“科创杯”大赛肩负三大使命:一是依托清华前沿科研优势,构建“产学研用”闭环;二是串联粤港澳大湾区资源,激活创新生态;三是通过“导师-项目-资本”机制,培养兼具技术洞察力与商业领导力的复合型人才。他强调,作为大赛承办,清华科技创新MBA项目正是这一生态的关键枢纽——通过学科交叉、产教融合,培养“懂技术的管理者”与“懂管理的创新者”,成为技术产业化的“翻译器”、资源网络的“编织者”和创新生态的“架构师”。

朱玉杰教授
在“科创训练营”启动仪式上,与会嘉宾共同触摸能量柱,在全场倒计时中点燃象征科技创新的火炬。

本届“科创杯”创业大赛从初创组、成长组两个赛道精选52个优质项目入围,经过科创训练营为期两个月的导师辅导、资源对接、实战路演等系统培育后,最终将有30个项目晋级9月的总决赛。科创训练营整合清华大学科研资源与投资机构产业网络,为硬科技项目提供从技术到商业的全方位赋能。
在圆桌论坛环节,主持人马嘉与力合创投、深圳天使母基金、前海母基金、英诺天使基金创投人士聚焦清华“科创杯”创业大赛的硬科技命题,展开深度对话。

环节伊始,主持人马嘉聚焦报名数据,指出初创期项目多集中于AI技术及应用领域,成长期项目则制造与能源行业相对较多,并就此询问投资者对创业者理性看待“技术风口” 及实现长期价值的建议。
汪姜维表示:“技术发展有规律,在大趋势中把握方向,同时把控科技发展节奏,尤为关键。”

力合创投总经理汪姜维
刘湘宁指出:“企业需注重将AI与中国国情结合,在细分领域挖掘需求点。”

深圳天使母基金副总经理刘湘宁
陈文正表示:“两类企业较易建立竞争优势实现长期价值,一是拥有很高技术壁垒的;二是具备精准洞察市场需求差异化产品能力的。”

前海母基金执行合伙人陈文正
刘溪表示:“实现长期价值的根本不是风口,而是能否洞察并用科技创新解决客户需求。

英诺天使基金合伙人刘溪
活动现场进入自由交流环节。投资人与参赛项目代表展开深入互动,现场气氛热烈非凡。创业者们围绕项目技术难点、商业化路径、融资需求等核心问题积极提问,投资人则结合行业经验逐一细致解答,思维碰撞的火花四溅。不少参赛者表示:“这种与一线投资人零距离交流的机会非常难得,帮助我们精准把握投资人的关注点。

当天下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教授 、商业模式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魏朱商业模式理论联合创建人朱武祥教授以《商业模式与科技创业企业发展》为题,通过经典案例,系统剖析他们创建的“经营活动系统+利益相关者交易结构”商业模式双维模型。朱武祥教授强调“技术优势≠商业成功”,并以瓦特蒸汽机和国内若干专精特新企业等为例,解析如何通过经营活动和交易结构的创新设计,破解资金约束、获得客户订单,引发学员对自身项目商业模式的深度思考。

朱武祥教授
百思特咨询总裁陈浩在《科技型企业市场开拓》课程中,直击B2B企业五大痛点:市场地图模糊、品牌赋能不足、营销打法缺失等。他结合华为“五张作战地图”方法论,提出“铁三角”团队协作、客户关系“降龙十八掌”等实战工具,并通过新能源、医疗设备行业案例,详解如何从“拼价格”转向“拼价值”。现场团队围绕“技术型团队如何建立市场认知”等问题与讲师热烈互动。

百思特咨询总裁陈浩
两场课程以“顶层设计+落地执行”双视角,为项目代表提供了从商业模式到市场开拓的系统赋能。
7月13日,企业实战课堂聚焦科创企业发展关键维度开课。深圳天使母基金管理公司协同发展部总经理江智锋,带来《破茧成蝶:解码科创企业成长规律与“金种子”联合创业计划创新实践》课程,深度解析“金种子”联合创业计划助力科创企业突破成长瓶颈、实现加速发展的创新路径,为企业对接优质资源、探索发展新局提供思路。
同期,深圳天使母基金管理公司协同发展部总监魏世奇讲解《企业股权架构及商业计划书》、华润知识产权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廖骁分享《职务发明转换及成果应用、科技企业专利布局》,多维度赋能科创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