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4日,第四届清华MBA创业大赛决赛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舜德楼418教室举行。在本次大赛中,报名参赛的创业项目多达百余个,其中50个项目取得初赛资格,共有10支项目团队脱颖而出,进入决赛并展开了激烈的角逐。最终由“职问”团队夺得大赛的一等奖,“深空互联”、“希子在线”分获二等奖。此外,“卿美”、“人工智能汽车零部件外观检测”、“X空间-24小时无人便利店”、“基于MEMS技术的原位检测系统及芯片制造”、“清纳新能源”、“构建于智慧城市平台上的普惠金融应用”、“日料栈”获得三等奖。
清华经管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副系主任、清华大学全球产业4.5研究院副院长李东红教授担任大赛学术指导和决赛主任评审。决赛评委由来自投资领域的资深校友们组成,他们是:联想之星合伙人陆刚,启迪之星创投总经理、主管合伙人刘博,洪泰基金AA加速器投资合伙人、创始人、CEO吴玲伟,清华x-lab创业DNA基金管理合伙人戴永,清创孵化器董事长丁华民。

(职问项目展示)

(决赛团队现场展示)

(现场颁奖环节)
首先,清华经管学院MBA教育中心主任马嘉老师致辞。今年创业大赛自开放报名以来,共收到来自文化创意、TMT、教育培训、消费服务、先进制造、互联网金融、移动医疗等领域的创业项目100多个;近500人参加创业项目对接会,包括90余名投资人;74个创业项目进行了路演;最终有50支创业团队获得初赛资格。本届大赛还开设了四次培训课程,在帮助学生搭建创业平台、获取创业资源的同时,增加了系统性指导。课程深受学生欢迎,参加人数近600人次。

(马嘉老师致辞)
马嘉老师特别提及,在今年毕业典礼上,首届MBA创业大赛冠军项目“悟空租车”的创始人、2015级P2班朱旭同学,作为毕业生代表在发言中强调,正是创业大赛坚定了他的创业决心。4年之后的今天,悟空租车已成为“估值10亿元人民币,业务覆盖全国200个城市的租车平台”,而且“正在对接第6轮融资方”。马嘉老师还表示,希望有更多参赛团队能借助大赛平台做大做强,期待更多同学享受比赛过程、体验创新创业。
在评委点评、总结环节,大赛主任评审李东红教授对整个赛事活动做了总结,他认为,本届创业大赛决赛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技术驱动发挥关键作用”。二是“技术应用型的项目不拘泥于技术本身,也注重应用内容”。相关团队抓住了客户与市场,找到了适合的商业模式。他随后提出两点建议,在技术及技术应用方面,创业团队会面临诸多机会,但不宜面面俱到,只有聚焦才能集中发挥自身优势。此外,在创业过程中,创业企业的核心优势通过团队展现,包括整合资源、组织力量等,所以“团队十分关键”。

(李东红教授现场点评)
陆刚在发言中分享了值得思考和总结的经验。一是创业项目不管处在什么阶段,都要在“新”字上下足功夫,项目创始人要对相关的行业机会具有独到的洞见,善于发现别人未见的机遇;还有思考自己的真正创新点在哪里,分清创新的真伪。二是要看清项目融资环境的变化态势。在资本市场大幅调整的背景下,创业者融资时,要做出应对准备,控制好风险,保持充足的现金流;尽快募集资金,不可贪恋价格。

(联想之星合伙人陆刚现场点评)
刘博分享了连续四次参加创业大赛担任评委的收获,包括:结识了不少创业校友;投资了第二届创业大赛的第二名团队的项目且已获得五倍回报;第三届大赛招聘了一名来自参赛团队的学生;本届也期待有所收获。随后她谈了多年来自己作为投资者与创业者接触的三点感受。一是作为MBA群体需向别人学习,取长补短,开阔视野,提升格局。二是要不断挑战自我、持续优化自己。三是在挑战压力下脚踏实地、坚持始终。她强调,只有踏过崎岖不平之路,才能看到远方。

(启迪之星创投总经理、主管合伙人刘博现场点评)
同样四次参加创业大赛担任评委的丁华民认为,创业初期要善于做“减法”,明确定位,突出重点,发挥强项。创业积累一定程度、有实力保障后再做“加法”,再拓展各项业务。他还建议,参赛的项目团队学生需更多接触校友,展开更多合作。他说,MBA创业大赛中出现许多优秀的科技项目是值得自豪的事。

(清创孵化器董事长丁华民现场点评)
吴玲伟认为,今年的参赛项目中女性创始人比例更高、项目类型更多元涉及面更广泛。对于创业者她给出建议。作为技术创新,必须考虑价值,最初即切入垂直行业,明确应用场景和使用价值;作为模式创新,必须解决三个流量问题:一解决流量入口,二解决流量产品,三解决流量运营;聚焦创始人,考察其是否具有对行业的洞见、是否具备引领性和突破性,是否具有格局和可信度;作为MBA,必须与时代在一起,和年轻在一起,和趋势在一起,既要用好MBA的理论体系,更要打破MBA带来的局限和框架,敢于突破,积极引领。

(洪泰基金AA加速器投资合伙人、创始人、CEO吴玲伟现场点评)
戴永提及,前几届MBA创业大赛已提出“对接、融合、创新、共赢”理念,他认为,应该形成一个纽带,与更多拥有核心技术的团队进行整合,融合商业、技术与创新,这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途,更好地为创业付出努力。他表示,创业大赛的目的不是为了投资,而是培养MBA学生,使之成为“拥有创新能力的人”。

(清华x-lab创业DNA基金管理合伙人戴永现场点评)
本届清华MBA创业大赛受到广泛关注与一致好评。MBA师生、校友两百余人前来观摩决赛进程。

(合影)
万军 黄秋晨 陈芳 马嘉
第四届清华经管学院MBA创业大赛:
于2018年4—7月举行,是清华经管学院MBA教育中心与清华x-lab(x-空间)联手举办面向全体清华MBA在校生的创业大赛(清华MBA创业大赛组委会邮箱:cyds@sem.tsinghua.edu.cn)。旨在通过实践学习的方式培养MBA同学的创新精神和企业家精神,为清华MBA同学创业提供平台和资源支持。本届大赛开设了四次培训课程,即《迈出第一步:创业战略与商业模式设计》、《签下第一单:创业营销冷启动》、《以梦想结盟:创业团队组建与管理》、《与资本共舞:创业项目首次融资》。大赛获得了众多企业和投资机构的关注,支持单位包括联想之星、启迪之星、洪泰基金AA加速器、清华x-lab创业DNA基金、清创空间、信中利、水木资本、中关村天使投资协会、清华电子工程系、罗技、映马云池、熔点、帮帮企业合作平台、易咖等。
获奖团队介绍:
1. 职问
职问为职场年轻人和企业提供精准、高质量的职场资讯、技能培训、求职辅导一站式服务,致力成为职场新人的在线大学。商业模式为线下通过高校合作、品牌活动等方式,线上通过“新媒体+工具+活动+社群”的移动互联网流量矩阵,覆盖100万+用户。职问自主研发一站式职业发展服务在线平台,覆盖“评估规划+简历制作+笔试练习+面试辅导+岗位机会对接”职业发展全流程。以大数据及初阶的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极高效率的匹配及辅导,学员的面试成功率超过60%,是平均值的10倍。公司已搭建完善的商业模式,累计付费学员超过20000人,累计融资额超过5000万元人民币。
2. 深空互联
随着商业航天的热潮兴起,深空互联成立了国内第一个专注于卫星地面应用和遥感产品的团队,致力于为政府和商业卫星用户提供卫星地面应用系统解决方案,为商业和个人用户提供遥感应用服务。
3. 希子在线
希子在线拥有国内首个基于知识图谱和自动推理的自适应学习平台,以教育学和认知科学理论为基础,用AI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学生从繁杂的课程与无休止的作业中解脱,帮助学生更高效地提升学习,更有效地管理知识体系,更热爱对知识的探索。
4. 人工智能汽车零部件外观检测
立足于汽车业,基于AI图像识别技术,以电镀件等高反光产品外观缺陷检测为切入点,打造开放的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平台。项目具备人工智能+先进制造+大数据的优势,盈利模式清晰,符合“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定位。公司目前拥有国家计算机图形学专利两项。
5. 清纳新能源
新能源电池需求巨大。2017年中国对负性材料需求10.4万吨/年,82.1亿元;预计2020年32.4万吨/年,194亿元。传统人造石墨厂以材料及化工为主,专注于石墨材料本身研发,单一且目标性模糊。我们团队依据石墨粉末参数判断电芯性能,掌握锂电池制造核心技术与需求;定位石墨、锂电池未来发展方向,建设石墨研发与生产企业。结合工业4.0智能化生产,隔离无人车间,数控远程操作,引领石墨厂发展方向。
6. 日料栈
专注于日本料理垂直领域,通过整合新媒体、投融资和餐饮行业资源,致力于打造国内首家日料餐饮品牌孵化器和一站式专业服务平台。为餐厅连接融资与获客,为用户连接消费与投资。现有主要业务包括新媒体运营、众筹投资和管理咨询服务。微信公众号拥有15万粉丝,已通过众筹成功融资300万,用于孵化2家日料餐厅。
7. 卿美
卿美,遇见最美的你。卿美珠宝(Tsingmet Jewel)的核心资源能力是设计和原材料品质,源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首饰设计专业、超过300家长期矿区合作商。品牌风格以当代设计为基调,融合中国现代元素,铸造东方大雅之境。主要产品包括日常首饰,团体定制,私人定制和珠宝评鉴课程等。已与清华文创产业研究院、文创协会等单位合作,目前服务客户包括清华校友定制,EMBA/MBA毕业高级定制,校园文创珠宝等。
8. X空间-24小时无人便利店
致力于满足最后100米社区日常生活消费需求,同时X空间承载着用户线下流量入口的重要角色。每个X空间都是一个物联网载体,每天不断产生着大量的用户行为及消费数据。此外,X空间无论是内置的多媒体屏幕还是空间整体的户外放置都带有天然的媒体属性,可作为社区广告营销资源。X空间采用RFID及计算机视觉混合解决方案,整屋架构及全套软硬件系统均自主研发,目前已有9项专利保护。已开业22家(北京鸟巢1个,广州3个,汕头13个,潮州5个),已签约意向点位128个。
9. 基于MEMS技术的原位检测系统及芯片制造
原位检测属于新一代检测技术,其对目标进行实时、动态的检测,已引起材料、能源、生物等领域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目前国内尚没有对原位检测系统及配套芯片进行自主研发、生产的机构,上万台先进检测设备存在原位检测功能升级的需求。本项目将基于团队国际领先的MEMS技术优势,定位于原位检测系统,设计制作高质量硅基系列芯片,打造国内首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位检测系统及芯片制造企业。
10. 构建于智慧城市平台上的普惠金融应用
商业金融机构在大零售市场的痛点是风控能力和营销成本,而智慧城市数据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痛点。要利用智慧城市数据解决痛点,必须具备算法和算力,我们项目的主营产品和服务就是将这两种能力赋能给利益相关方,实现多方共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