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新闻

 

(文:万军、孙绡冉、陈芳、马嘉)2018年4月24日晚,IBM大中华区董事长陈黎明先生做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做题为“赢在AI时代-企业创新与转型”的主旨演讲。在清华大学107周年校庆、清华经管学院44周年院庆前夕的美好夜晚,本学期清华企业家讲堂的首次开讲,吸引了大批清华MBA学生、校友到场,再掀思想浪潮。演讲开始前,伟伦报告厅内座无虚席。出席本次清华企业家讲堂的嘉宾有清华经管学院副院长徐心教授,MBA教育中心主任马嘉老师,MBA教育中心企业合作负责人陈芳老师,IBM大中华区大学合作部总经理周恩昌先生。副院长徐心教授主持企业家讲堂活动。


在讲座开场,徐心教授代表学院致欢迎辞。他简要介绍了作为清华经管学院的品牌活动的清华企业家讲堂以及陈黎明先生的经历与成果。徐心教授特别提及,清华大学与IBM的合作由来已久、渊源颇深,二者皆创立于1911年,均拥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同时,清华经管学院与IBM中国又都建立于1984年。2011年6月,IBM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萨缪尔·帕米沙诺(Samuel Palmisano)先生做客清华百年讲堂,代表IBM,与清华大学共庆双方百年华诞。2016年10月,IBM董事长总裁及首席执行官罗睿兰(Ginni Rometty)女士作为清华经管学院顾问委员会委员,曾与清华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教授展开对话。  


微信图片_20180426093329_副本.jpg


徐心教授致辞


接下来, 陈黎明先生开始做主旨演讲。演讲生动精彩,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在第一部分,他从个人经历及感受出发,回顾了IBM引领世界IT产业所走过的百年历程以及未来的战略目标。IBM是IT产业技术引领者:1920年实现以计算为主业的重要转型;1930年通过制表机,参与、推助美国政府社保计划;1936年在中国上海设立办事处;1937年从上海办事处拨打首次越洋电话;1952年研制出首台存储程控计算机IBM701;1953年发明存储器;1962年起IBM协助美国航天局,参与阿波罗登月计划。1964年推出划时代的大型计算机System360;1980年以后统一行业标准,推动电脑PC机商业化,发明ATM机、条形码等等。同时,IBM更是IT产业思想的引领者:1996年IBM首倡电子商务理念,指引电子商务未来航向;2008年IBM首创“智慧地球”思想,引爆了层见叠出的“智慧热点”,智慧城市、智慧能源、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概念应时而生。


微信图片_20180426093336_副本.jpg


陈黎明先生演讲


今天,IBM又开智慧商业之先河,为风起云涌的商业变革指明了方向。触类而观,在人工智能(AI)领域,IBM也是一贯的引领者、倡导者和实践者。从1950年AI元年始,IBM即是重要参与者。在随后60余年IBM的振臂引领下,AI从步履蹒跚的艰难跋涉步入了渐趋繁荣的今朝。2015年IBM正式宣布整体战略转型目标,即云计算、认知计算及行业应用。


第二部分,陈黎明先生探究了IBM作为IT领域唯一一家百年老店基业长青、成绩斐然的根源。一是产品生产丰富多样、与时俱进,足以立于不败之地。在早期发展阶段,IBM就摒弃只生产几个产品的单一模式,而是拥有切肉机、咖啡研磨机、制表机等种类繁多的产品。二是拥有一支独一无二的强大科研团队。在全球IBM建有12个研究院,拥有三千多名科学家、十万名开发工程师,包括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6位图灵奖的获得者。他们的杰出贡献推动着IBM的巨大发展,进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及社会形态。三是把握技术创新的先机,重拳出击,占据制高点。IBM在1964年推出大型计算机System360,投资额高达50亿美元(IBM一年营业收入仅22亿美元),堪称“世纪豪赌”,但此产品却奠定了IBM在计算机领域的盟主地位。四是居安思危,主动转型,立于不败的潮头。这也是IBM最重要的法宝,陈黎明先生认为,重大转型几乎都是生死存亡的考验,转型道路荆棘丛生、曲折蜿蜒。尽管转型风险莫测,然而如果因循保守、不转型,却最终可能走投无路。


第三部分,AI时代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陈黎明先生认为,AI之所以能在当今时代得以爆发,与四大驱动力有关:数据爆发式的增长、算力的提升和普及、算法的日益强大和行业的应用成熟。从供给方面看,各行各业为AI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养料”,使得AI具有了学如不及的“原材料”;从需求角度讲,也因经济发展、数据大爆炸,使得各行各业需要AI处理海量数据。这就为AI在产业变革方面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陈黎明先生强调,创新很重要,转型是关键。转型使得企业拥抱创新、发明,掌握先机。他说,IBM百余年的历史就是一部转型史,IBM的先贤们历经了多次重大的转型,才造就了公司之伟大。如今AI时代,IBM仍走在转型的道路上:主动转型,挑战中就会孕育机遇,如IBM在计算机存储、计算能力等领域的创新积累,促成其在医疗、教育等行业充分发挥AI在辅助诊疗、助教系统等方面的优势;而不转型,机遇将丧失,企业将面临严俊挑战,如柯达、诺基亚等令人扼腕的实例。

陈黎明先生还分享了IBM转型及他本人职业转型的若干要义。他指出,企业转型必有充分思想准备;要有远见,知道未来方向;要制定清晰的适合落地的发展战略,适时调整;要做好充分准备,搭建得力团队;取得早期的收获,度过早期风险;还要重在执行。IBM转型的最大特点是主动转型,而非山穷水尽后的消极转型。


演讲结束后,陈黎明先生热情回答了现场同学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徐心教授做了总结发言。短短两个小时的讲座,陈黎明先生观点清晰,见解深刻,颇具启发性。同学们勤思好问,积极互动,春日里的清华企业家讲堂充满了新时代的企业家精神。

 

活动现场2_副本.jpg


活动现场

 

陈黎明

陈黎明先生为IBM大中华区董事长,拥有30多年在多个行业、多元文化环境中跨国公司工作和领导经验,是一位长于转型与跨界的杰出商业领导者。他于2015年初加入IBM。此前,他在2008年出任BP中国区总裁及BP (中国) 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在IBM,陈黎明先生提出并推行了新商业时代下的 “IBM大中华区战略” 和 “与中国同创” 等重要举措。在他领导下,IBM大中华区在推进传统核心业务转型的同时,不断向认知解决方案和云平台等新的战略方向进行拓展。他推崇 “一个团队,共同目标” 的文化,鼓励跨业务部门和领域的协作共创。他推行流程简化,让以客户和市场为中心的原则更加深入贯彻,通过营造具有责任感的公司文化来加强公司治理。他是IBM全球业绩领导团队(PT)以及IBM全球加速团队成员。

过去一些年中,陈黎明出任多家企业和机构的董事会成员。他曾任中航油新加坡公司董事,华东理工大学董事,康奈尔大学中国顾问委员会董事,以及其他公司或机构的董事。他是爱丁堡大学的荣誉教授。他于2016年获邀出任陕西省省长国际高级经济顾问。

 

IBM

IBM是全球IT科技行业唯一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企业。IBM创立于1911年,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始终致力于科技和商业创新,连续25年称霸美国专利排行榜。2016年初,IBM正式宣布将转型成为一家认知解决方案和云平台公司。1979年,IBM开始进入中国发展。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每一个阶段,都以前瞻的思想、创新的技术、深刻的商业理解和诚信的服务积极地支持中国各行各业的飞速成长。

 

清华企业家讲堂

清华企业家讲堂是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举办的活动。讲堂邀请富有远见、卓越创新能力和领导力的商业领袖为主讲嘉宾,分享他们的创业和管理经验,以及对人生的思考。讲堂旨在加深清华学子对中国民营企业、改制的国有企业及跨国公司的企业家和管理者的理解,并激发他们的企业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