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万军、陈芳、张磊)2017年11月1日晚,2017清华大学工商管理案例大赛《管理案例研究实践》课程第二讲在舜德楼401开课,由北京智信创元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立翼投资有限公司创始人沈拓担任主讲。经管学院市场营销系于春玲教授在开场介绍嘉宾时说,沈拓是清华经管学院MBA的优秀校友、咨询业的资深专家,课程浓缩了沈拓二十余年来对咨询业的领悟,他是一位智者,将与每一位在座的学子交流他的专业认知。

沈拓
课程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咨询顾问职业与咨询工作的本质。沈拓认为,深入理解“解决问题的专家”、“富有影响力的推动者”、“不断学习的探索者”、“具备系统思维的领导者”四种不同职业角色与其工作本质,对项目成败乃至咨询顾问的职业成长都至关重要。综合来看,这也构成了咨询顾问的定位与成长模型。他细致分析了咨询顾问的不同角色定位及项目执行的环节构成。重点讲解了从“解决问题的专家”出发,项目执行由五个环节构成,并相应提出五个关键点,包括定义问题、形成问题解决假设、对问题的解构、对问题的探索、提出问题解决方案。其中,在定义问题这一关键点上他强调,重在认真思考“项目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他还列举了因对职业角色或工作本质理解偏差而导致项目失败案例,如在担当“具备系统思维的领导者”角色时,因缺乏系统性思考,从而使咨询顾问的定位与成长模型不均衡。
第二部分,咨询工作方法论。沈拓举要治繁,强调重点。他说,项目成功的重中之重是“项目设计”,包含各个方面:项目需要回答的关键问题以及如何提出、目标成果的整体框架、关键假设、研究方法、任务阶段安排等。在论证方面,他充类至尽。针对项目需要回答的关键问题,他认为这是“工作的目标指向”,是直击“痛点”;关于如何提出关键问题,他谈到,需立足客户思考、注意总结商业社会问题的规律、探寻积累项目需求隐藏的“采分点”。在讲述时,他深入浅出地指出,整体框架是“跳出画面看画”的全景式理解,是一张“功能模块层次分解图”。在关节点上,他一针见血指明:关键假设是大胆提出“未经证实结论”,其使“工作富有效率”;研究方法是逻辑路径,即按思维逻辑的方法、工具组合;任务阶段安排即执行计划。
第三部分涉及咨询工作的一些关键词。沈拓提出了重要的三个关键词。一是“规范”,包括职业素养、沟通表达、过程执行、方法运用、输出规格、项目管理、质量控制7个方面的规范。二是“到位”,包括目标理解、框架设计、假设形成、问卷设计、访谈调研、方案开发、撰写方法、篇章设计、逻辑联结、观点表达、论证方式、页面构图、形式运用、报告细节、载体交付等15个方面到位。三是“领导力”,表现在对质量底线、项目进度、潜在危机的控制。这些关键词既涵盖了咨询工作所需具备的能力、素质,更显示出对咨询工作系统科学的深度认知。
最后,沈拓总结了咨询顾问的成长关键驱动因素,包括以下9个方面:做好每一个环节、打牢基础,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培养远离画面来看画的抽象思维,扩大阅读量,勤动脑、多动手,把每个感兴趣的问题搞透,勇于思辨、清晰表达,锻炼自己的领军能力,勇于表现。总结高度概括,言近旨远。他提出的“下沉式的思维”、“咨询是一门手艺活儿”等概念,更是发人省醒。
课程现场,选课学生响应积极,反馈热烈。此次课程为他们打开了视角,开阔了思路,对项目定位及咨询工作产生了全面认识,获益匪浅。


课程现场
【关于清华大学工商管理案例大赛】
清华大学工商管理案例大赛(以下简称“案例大赛”)是清华大学的传统赛事之一,由清华经管学院MBA教育中心主办、清华经管中国工商管理案例中心全程提供学术支持。
案例大赛始于2005年,至今已经成功举办13届。2013年开始,大赛调整为覆盖清华大学所有院系的校级赛事。2014年首创中英双语参赛模式,邀请全校学生(包括国际学生)共同参赛。2016年,案例大赛在比赛的同时开设“管理案例研究实践课程”,把真实的案例大赛和课程学习进行结合,为学生打造真实的学习场景,帮助学生提高实践学习能力。多年来,案例大赛不断创新,积极探索与企业真实管理问题的有效结合,以打造全新的实践学习模式和校企合作模式,在共享教育资源的同时,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2017年度案例大赛由宜信公司、伊利集团、东方雨虹、盛隆电气提供案例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