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万军、马嘉)2019年4月28日上午,在清华大学108周年校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35周年院庆之际,第二届中国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清华经管学院舜德楼401室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数字化转型:产业升级的新动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巡视员李颖,中央网信办信息发展局处长宋宪荣,数字化企业研习社副理事长安筱鹏,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陈煜波教授,清华经管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副主任、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李东红教授,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刘雅雯,清华经管学院MBA教育中心主任马嘉,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互联网部副主任樊涛,SAP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首席营销官孙丽军,美世中国区副总裁、战略客户部经理乔鲁诺,埃森哲大中华区企业技术创新事业部总裁贾缙,中国化工集团流程工业大数据项目首席科学家冯恩波,北汽蓝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晓龙,埃森哲大中华区企业技术创新事业部总裁贾缙,昆仑数据创始人陆薇等出席本届论坛,中国建设银行、中国人寿、中国核工业集团、中国中化集团、中国化工集团、英特尔等企业的代表也参加了论坛。MBA2018P1班薛园主持了本次活动。
MBA2018P1班薛园
党委书记兼副院长陈煜波教授首先致辞。他欢迎并感谢诸多业界极具影响力的领导和嘉宾,在清华大学108周年校庆、清华经管学院35周年院庆之际莅临本届发展论坛。陈煜波教授指出,探讨数字化转型,首先要从经济与企业角度,理清何谓数字化转型。他谈到,过去我国在全球数字经济领域取得了一定成绩,这与我国改革开放所积累的巨大数据红利不可分割。目前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从需求端向供给端渗透、从消费服务领域加速向制造领域的内核渗透。未来数字经济如何向所有行业渗透,如何认知这种渗透,如何将数据资源转化为产业升级的新动能,是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陈煜波教授强调,作为顶尖商学院,清华经管学院在数字化转型领域展开积极探索,包括MBA项目在内,各教学项目开设新课,推出互联网与人工智能(AI)两大系列。他表示,今后还将做出更加令人耳目一新的有益尝试。
陈煜波教授提及,经管学院拥有众多研究机构,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从产业升级和发展角度,在副院长李东红教授带领下着手进行了一系列细致的案例研究,为大量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把脉。他指出,目前国家聚力于高质量增长,举办中国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他说:“数字经济绝非局限于个别产业,所有产业未来都将属于数字经济,所有产业也都在经历数字化转型,所有企业也一定是数字化企业。”他期待在座同学、校友,努力成为数字化人才,而非数字化时代的“文盲”,正如阿里巴巴CEO张勇所言 “阿里巴巴最重要的是要造梦,一定要永远为未来准备,但更重要的是要造势,为未来造势”。最后陈煜波教授强调说:“清华经管学院的学生、校友绝对不应该成为被动时代的跟随者,而是一定要成为引领时代的变革者。”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陈煜波
国家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李颖巡视员在题为“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演讲中,介绍了我国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各类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呼吁各企业一定要搭上数字化转型这辆快车,特别是在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协同建设的当下,工业互联网已经成为国家制造业,乃至整个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李颖认为,现在工业互联网仍处于探索初期,工业的丰富性要远远超过消费行业,各个不同种类的工业场景千差万别,涉及到的商业模式、知识体系丰富多样,工业基因和IT基因的融合异常复杂,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着力突破共性难题。工业互联网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工作,需要高校和智库加强研究,为政府和产业界的探索提供有力支撑。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司长李颖
受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局长秦海委托,网信办信息发展局处长宋宪荣到会并致辞。宋宪荣代表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对清华校庆表示祝贺,对论坛成功召开表示大力支持,对清华大学为信息化发展、信息技术突破不懈奋斗的师生表示感谢。宋宪荣在致辞中介绍了信息化局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关战略规划、政策措施和重点工作。宋宪荣介绍说,目前我国光缆的总长度达4358万公里,4G用户达到11.7亿户,5G核心技术研发和标准制订取得重大突破。2017年成立的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规模达1000亿元。针对数字化转型,中央网信办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打好基础,出台了若干信息技术相关战略规划和行动计划;打造数字中国峰会和世界互联网大会;联合相关国家部委,持续推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大数据相关的新技术、新业务、新产业的发展和新动能的培育;同时,通过G20、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合作倡议等加强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宋宪荣建议,下一步推进高质量发展各方要高度重视“坚持创新发展”、“坚持融合发展”、“如何普惠和惠民”三个重要维度。

中央网信办信息发展局处长宋宪荣
SAP全球副总裁孙丽军的带来主题发言 “科技重塑商业模式——SAP与中国企业携手数字化转型”。她将中国企业数字化经历划分为四个阶段,即起航、追赶、拉齐和超越,并指出SAP的发展历程与此四阶段基本吻合。随后,她聚焦SAP的领先技术解决方案及提供的创新商业模式。在发展进程中,SPA实行了“灯塔工程”,制订智慧企业战略,帮助中国行业龙头企业引入全球最佳商业实践,促使其对数字化转型产生深刻认知。她还分享了SAP的一系列开发应用的实例,这些实例显示,大数据、AI的应用极大提升了企业自动化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

SAP全球副总裁孙丽军
美世中国区副总裁兼战略客户部总经理乔鲁诺的发言聚焦“引领突破——数字化时代的人才管理”,内容集中于数字化时代的人才管理,探究在人力资源方面,数字化对未来企业、组织产生的影响,包括颠覆性技术、全面数字化、速度与规模等方面。他列举了大量实例,阐述客户在应用AI、大数据后所产生的突破性变革,如计算资源分配、新工作的场景刻画、各种组织流程、人才管理体系的重新搭建等。最后他强调,未来劳动力队伍改变从数量、结构至技能都面临着重塑机会,此趋势不可避免。

美世中国区副总裁兼战略客户部总经理乔鲁诺
埃森哲大中华区企业技术创新事业部总裁贾缙以“创新驱动 高质发展”为题展开论述。他引用埃森哲拥有19年发布历史的“2019年技术展望”,鲜明指出,全球数字化已成为所有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数字化已“不再是取得竞争的优势”,而是“新环境下的新竞争”,变革速度远超过从前。数字化时代的特点不再是“Smart”,而是“Dark”,D是指分帐、区块链,A指人工智能,R是扩展现实(包括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K是指量子计算。他强调,目前一些科技发达国家或数字化转型的领先企业已开使用Dark技术,迎接新数字化时代已刻不容缓。

埃森哲大中华区企业技术创新事业部总裁贾缙
最后,昆仑数据创始人陆薇纵论“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之路”这一主题。她介绍说,近年来昆仑数据把数据智能技术应用到工业领域,也参与中国制造2025的标准制订,并响应2025的号召,发起成立了工业大数据的创新中心。她指出,千差万别的中国企业面临各异的行业定位、业务模式、发展动态,在依靠红利进行低成本规模化扩张模式已难以为继的背景下,遇到各种机遇和挑战。具体的数字化转型路在何方?她指出,在工业4.0时代,必须运用数字化技术提升运营管理,提升创新能力,向创新要效益,向创新要发展。尤其在创新能力方面,是指支撑企业制造的全生命周期各环节实施全方位创新。她还列举了多年来昆仑数据帮助龙头企业推进数据化转型的实践案例,详细分析不同类型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切入点和路径选择。

昆仑数据创始人陆薇
在稍后举行的圆桌论坛上,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李东红教授与数字化企业研习社副理事长安筱鹏、国家电网全资子公司中国电科院副院长王继业、北汽蓝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晓龙等嘉宾围绕“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创新与实践”这一主题展开探讨。圆桌论坛环节分为三轮问题。启迪之星创投公司副总经理徐静波(MBA2014级)主持圆桌论坛活动。
交流主要针对数字化转型的概念理解、推动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素等问题展开,同时聚焦企业或说推动数字化转型的动力、当前面临数字化转型的问题和挑战以及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所进行的实践尝试。
冯恩波认为,数字化转型不是转业,而是要提升自动化程度,首先需要主要靠人工,即具有工程背景的数据工程师,在此基础上才是数据处理。李晓龙则着重谈到信息化和数字化本身是相生关系,但又不同。信息化是为了解决工作效率和流程的问题,通过手段固化流程,将人的柔性问题通过系统的刚性加以解决。而数字化的本质是让企业客户价值真正体现,只有客户价值真正体现之后才能使企业产品畅销,增加利润。
樊涛指出,数字化企业和制造企业的核心是数字化。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主要包括两个要素:一是贯通,即实现完整生产制造的内外部流程管控,网络作为基础平台实施安全保障;二是协同或开放,即共建生态与平台,带动全产业支持互联网企业,促成产业互联网升级,支持传统制造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他还介绍了今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执行“三型两网”的情况。
李东红教授认为,数字化转型给企业带来两大鲜明变化,即节约成本和谋求差异化。他指出,数字化转型中数字治理问题应提上日程,涉及到数据收集、整理、传输、调运、分享等一系列环节。在两种资源配置方式,行政配置与市场配置中,应牢牢树立新概念——数据产权法。
安筱鹏认为,数字化转型以数据的自动流动,优化复杂、不确定系统,提升各种资源的使用效率。在企业层面,数字化转型具体是指,依托大数据、云计算、AI,实现数据+算法,所有经营管理要素沿此链条实施决策,优化资源配置,在市场竞争中用充分利用有限资源,以更低成本、更高效地实现企业价值。这也是数字化转型本质特征。他指出,数字化转型带来两场革命:工具革命和决策革命。
转型中,企业发生架构体系、思考问题方法等复杂剧变。为适应变化,需构建新数字化转型2.0架构体系。
李晓龙以汽车行业的深度实践,指出整体行业以数字化为核心的发展动态。他认为,信息化技术手段是企业战略,一切业务构建均以数字化转型和资产为核心,他强调对数据核心资产管控权利的重要性,比如,汽车业并非简单销售商品,更重要的是移动互联和智慧物流,支撑两大技术的最大特点是移动互联网技术,即IOT技术和车联网技术。
最后,李东红教授做总结发言。他指出,首先,从工业和信息化部和网信办的领导发言清晰可见,数字化转型不仅是企业和产业的数字化转型,而是全社会的数字化转型,既涉及到产业企业转型,也涉及到个人转型,是无处不在的转型。第二,在此过程中可见,企业必须进行数字化转型,否则企业在未来竞争力方面将面临重大挑战,有可能被淘汰。这不仅是成长问题,而是存亡成败问题。第三,在当今时代,不仅不能做数字化的文盲,而且要做数字化的人才和引领者。
现场论坛
第二届中国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成功举行,也正值清华大学108周年校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35周年院庆之际。不少嘉宾都表达了对清华大学、清华经管学院的衷心祝福,也表达了一种期待,期待在数字化转型研究领域清华更上层楼的美好愿望。其中一些嘉宾更是清华学子,曾受教于母校,他们更表达了对母校培育之恩的感激之情。